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职称评审激活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8-09 20:38:40

辞去医院的“铁饭碗”,毅然加入司法鉴定人队伍,韩彪觉得“这个决定做对了”。

韩彪现在是安徽医之本司法鉴定所的一名司法鉴定人,让他在职业选择上坚定信心的一个重要“砝码”,是今年他通过了全省司法鉴定人职称评审,获评法医类主检法医师(中级职称)。这一纸证书,不仅是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的肯定,带来职业尊荣感,还在提高待遇上有所体现,“奋斗的劲头更足了”。

伴随着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8月7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自2022年11月起,我省司法行政系统首次开展司法鉴定人专业职称评审和改革后的公证员职称评审。各项工作均于今年6月完成,61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职称评审,增强了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和职业归属感。

为何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公证、司法鉴定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作为法律救济的重要手段,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以及保护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司法鉴定在维护司法公正、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纷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诉法、刑诉法都明确将鉴定意见列为八大证据种类之一。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2022年,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的《关于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更点明了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出的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高品质等新要求,充分发挥职称评价的导向作用,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评价制度改革,激励专业人才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司法鉴定队伍,队伍规模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管理问题。司法鉴定人不仅要懂法、懂医,熟练掌握司法鉴定的专业技能,还应恪守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孟刚作为一名资深司法鉴定人,对开展职称评审的必要性深有体会。他认为,开展职称评审,设置一系列评审标准,相当于树立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司法鉴定人朝着精业敬业的目标努力,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社会认可,还可以有效避免“人情鉴定、金钱鉴定、虚假鉴定”的发生。

怎么评?科学评价完善标准

《实施意见》明确了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类别分为公证员和司法鉴定人,设初级、中级、高级,其中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公证员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对应的分别是四级公证员、三级公证员、二级公证员、一级公证员。司法鉴定人职称又细分为四个方向,分别为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环境损害类。法医类的职称为法医师(初级)、主检法医师(中级)、副主任法医师(副高级)、主任法医师(正高级),其它专业方向在职称名称后标注。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强调,把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评价标准的首位,对学术和执业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突出评价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业绩和贡献,对于公证员,探索引入公证书、理论文章、指导案例、创新业务、全省公证业务竞赛名次等成果形式,重点考察成果质量,同时注重办证数量和实际贡献。对于司法鉴定人,将司法鉴定意见书、指导案例、标准规范制定、参与公益活动等作为业绩,重点评价司法鉴定实务、解决疑难复杂司法鉴定案件、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个人评价和团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考试、个人述职、面试答辩、业绩展示、案卷抽样评估等多种方式开展。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限制,对在公证机构改革中由行政编制转为事业编制或放弃行政事业编制的公证员,可不受职称层级限制,依据学历资历条件和业绩成果直接申报评审相应级别职称。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和任职年限需求,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如何用?拓宽人才发展通道

在《实施意见》的指导之下,2022年11月起,我省司法行政系统首次开展司法鉴定人专业职称评审和改革后的公证员职称评审,组建了公证员和司法鉴定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以及司法鉴定人初、中级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3个评审委员会,邀请了16名专家评委,对114名申报参评人员进行评审,评审通过61人。

经表决、公示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复,全省共12人取得司法鉴定人、公证员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资格(其中,副主任法医师3名,主任法医师3名,一级公证员3名,二级公证员3名),33人取得主检法医师职称资格,15人取得中级司法鉴定人职称资格,1人取得法医师职称资格。

为了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相衔接,《实施意见》提出,用人单位应结合实际需求,根据职称评审结果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职称评审结果与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才聘用、考核、晋升、待遇等衔接。

“职称评审将参与公益活动作为考量因素之一,这就引导我们在鉴定过程中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尝到职称评审“甜头”的韩彪告诉记者,7月29日正值周六,他和同事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前往绩溪,为一名行动不便的70多岁的老太太做人身损害赔偿鉴定。放在以往,此类案件的当事人要到鉴定机构现场接受检查,现在在职称评审“指挥棒”的作用下,司法鉴定人的服务意识更强,主动上门提供服务,获得当事人及家属的好评。(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杨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