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公安分局紧紧围绕市局党委提出的“凝心打造最美警队,聚力实现平安‘芜优’”目标,坚持党建统领,以“战防联勤”为牵引,深化科技赋能,优化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快完善立体防控更加严密、专业防控更加精准、智能防控更加深入、协同防控更加有力的社会治安管控体系,用“智慧+”实现打防管控效能整体大幅提升,擦亮平安“芜优”底色。
党建引领聚合力 同频共振促发展
今年以来,镜湖公安分局深化“党建+”理念,创新推出“旗帜领航千帆‘镜发’”党建品牌载体,形成1+14的品牌矩阵效应,领航计划深化党建工作十项机制。分局机关及各所队共14个党支部持续开展“4+1”岗位争先、“镜星榜”等争先进、当标兵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推动警营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此外,该分局联手镜湖区工商联邀请辖区21家重点骨干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组织举办警企交流座谈会暨“警企党建共建联盟”签约主题党日活动。对标全国、全省最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工作实际首推“‘镜’心‘警’意”党建联盟品牌机制建设,深化警企党建“联学、联建、联动、联创”的“警企融合”机制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集聚共治合力,着力构建“警企党建共建联盟”新格局,努力实现“四联四促”同频共振工作目标。
截至目前,该分局与辖区30余家重点企业党组织建立“警企党建联盟”,以“四联四促”推动警企融合机制建设,发挥聚合效应,把为民为企服务等重点工作融入党建之中。以建立健全法治宣传、警企联络官、便民实事、联席会议等8项工作制度为主要支撑,设立警企党建联盟联络处,优化落实为民为企服务30条,实现党建工作与护企营商深度融合。
仅仅7月以来,该分局通过“警企党建联盟”帮助辖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9个,办理涉企案件2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1万余元。
多元融合法推动 社会稳定有保障
芜湖市镜湖区地处长三角城市群腹地,位于中心城区,既是商业集中街区,也有大量公园、居民小区。繁华之下,给安全管控带来巨大压力。镜湖公安直面挑战,把防控工作做到位,全力维护辖区治安平稳大局。
该分局积极打造群防群治巡防体系,围绕“人、地、物、事、网、组织”建立动态基础信息库,以“战防联勤中心”为指挥枢纽,在辖区重要位置、路段共布建9个街面综合警务站,每天投入20余辆警车昼夜不间断驻点、巡逻、执勤,让百姓随时“见警灯、见警察、见警车”,有效遏制重大案件的发生。遇到突发警情、求助,第一时间与属地派出所联动处理,实现1+1>2的融合治理效果,进一步提升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夏季辖区治安热点、难点,分局持续组织开展“宁镜”系列清查行动,通过“突击式、地毯式、拉网式”清查,清查治安复杂场所和区域,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挤压违法犯罪空间,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以来,共出动警力2000余人次、警车300余辆次;检查各类治安复杂场所2200余家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20余处。
该分局辖区范围大、警情多,其中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针对这一严峻态势,分局充分发挥警民联调机制,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导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消除安全隐患。走进该分局赭山派出所警民联调室,墙面挂满的锦旗彰显着“枫桥式派出所”结下的累累硕果。该所创新推出“多元机制调解、组团调解、跨区调解、微信调解、流动调解”等工作机制,主动破题,赢得和谐。三年来,警民联调矛盾纠纷调好率达100%,民转刑案件为“零”,共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218面。这一“赭山模式”得到芜湖市、镜湖区相关领导肯定及推广,成为芜湖市人民调解工作的典型代表。
“小调解、小化解”推动实现“大治理、大平安”的背后,是镜湖公安创新“枫桥经验”、大力推动警务网格和社区网格融合治理的结果。据了解,该分局配备社区民警、社区辅警共260余名,江淮义警3000余人。全面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百姓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打造警营“常青树” “50+”民警绽活力
镜湖公安精心打造“常青树”工程,从建设领军人才高地、夯实梯队人才基础的高度出发,充分调动“50+”民警工作热情,推动“50+”党员民警进支部班子,激励“50+”民警围绕办理案件、纠纷调解、群众工作、为民为企等擅长领域起到引领作用;变单向帮带为双向奔赴,促成“50+”民警与年轻民警、辅警结对带徒65对,使新民警提升能力水平,快速进入工作角色。
周启辉,一位年过五旬的基层派出所办案民警,热情不减的他依然奔赴在办案一线。今年4月初,分局东门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女子被他人诈骗280余万元。面对案情复杂、取证艰难的困境,周启辉细心分析研判,加大调查取证力度,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案件快破跑出加速度,挽回群众财产损失,用实际行动为平安‘加码’,是我们警察的职责。”周启辉说道。
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政委薛军政介绍:“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适合新形势的警务机制,进一步深化警务改革,打防结合,不断完善立体化、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助力平安‘芜优’建设,让城市更安全、人民更安居。”(黄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