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庙前镇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聚焦基层矛盾纠纷,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探索形成“警民议事厅”“老支书调解室”等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体系,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庙前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全面实施“一村一警”包村联系警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山林火险、矛盾纠纷、道路交通等风险隐患摸排。建立“宾馆管理”“商铺管理”“警民议事厅”等微信管理群,及时互通信息、交流治安管理经验,织就全民参与的治安防范网络。
“张警官,请问小孩办身份证在哪里办?”“户口在哪里?由户主带上户口本,小孩本人穿深色衣服到派出所即可办理。”“警民议事厅”微信群自成立起,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大家在群内反映问题、咨询政策。
“警民议事厅”只是庙前镇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庙前镇探索推行“警调联动”新模式,构建“部门联动、多元参与、多元治理”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成立“老支书调解室”,主动吸纳热心调解事务且有威望、懂法律的退休老支书担任调解员,调解室内不仅有老支书,还有民警和司法助理员。“老支书调解室”的建立,实现矛盾纠纷从源头预防化解,真正打造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典范。前不久,“老支书调解室”来了一位手脚不便的老人,经过了解询问,老人家反映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纠纷,老支书王卫国认真地对其进行解释,告诉他这场交通事故需要交警按程序办理,事故处理进展情况会第一时间反馈给他。经过老支书的耐心调解,老人家宽心地回家了。
下一步,庙前镇将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和解在“线上”,着力打通多元解纷“最后一公里”,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能效。(张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