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和县赵集乡双龙村,道路平坦宽敞,房屋错落有致,竞相绽放的荷花散发出阵阵荷香,碧绿的荷塘、热闹的文化广场,绘就了夏日里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在村务公开栏前,几位村民正在查看积分公示表。在“积分超市”内,村民排起长队,用“挣”来的“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用品。
“乡里乡亲的有事好商量,要是信得过我们,土地边界问题,我们来帮你们丈量。”在村“和事老”调解室内,几名“和事老”正在调解群众土地边界纠纷。最终,通过实地查看、丈量土地、化解矛盾,在“和事老”们的见证下两家握手言和。
这样的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在赵集乡已是常态。近年来,太和县赵集乡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乡村善治模式。
“五老”“治”慧显身手。赵集乡村村配备3至5名“五老”调解员,“五老”人员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调解能力强,而且乐于发挥余热。他们是平安建设的宣传员,既能走村入户宣传,又能创作节目登台演出。他们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对各类矛盾纠纷既能“号脉”,又能“开方”。他们是人居环境整治的监督员,既能指导村民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又能发动群众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
“小积分”推动“大治理”。赵集乡从社会治理、安全生产、民生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制定积分细则,由“五老”队伍以及村监督委员会对照评分标准逐户赋分,定期公开公示。村民通过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用品,成为了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共享者。
自成立“五老”队伍、推行积分制以来,乡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村庄更加整洁、邻里更加和睦,陈规陋习少了、遵纪守法多了,争当先进的多了、甘于落后的少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局势稳定、人居环境优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李梅 王皖秀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