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行‘五微’工作法以来,全县11个乡镇的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8月16日,青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宁跃进在谈到基层治理时介绍,近年来青阳县探索实施以“微平台、微组织、微激励、微服务、微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五微”治理新模式,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为民服务“无微不至”,精准到位。
“微平台”听民声
“以前反映问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现在好了,直接在‘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中反映就行了,还能实时看到处理进展情况,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庙前镇的居民熊红旗对数字乡村服务平台赞不绝口。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青阳县围绕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依托“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平台,为群众提供基层治理、便民服务、乡村建设、文明实践等服务内容,村民足不出户可以反映问题,镇村两级管理员收到提醒后,全程跟踪督办,办理情况及时反馈,形成闭环管理,不仅提高了为民办实事工作效率,还拉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服务距离。
与此同时,整合辖区技防资源,将“一村一探头”“农村小天网”等工程接入智慧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事前有效预防、事中及时控制、事后溯源警示”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平安建设数据信息管理进一步加强,智慧云眼建设已完成6个乡镇108路智能化、全结构前端设备。
“微组织”助调解
不久前,新河镇十里岗村的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乡贤方德清得知此事后,将双方当事人请到村里调解室,经过耐心劝说,两家矛盾很快得到化解。
“在我们新河镇,像方德清这样的调解员还有很多,他们善用法律、村规、乡情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乡村治理。”新河镇党委副书记王润留说。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青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立8个“个性化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同时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县117个村居条块分割成1875个网格,配备网格员2090名,网格信息员1823名,管理掌握社区各类基层信息,建立“网格长+网格员+网格信息员”工作模式,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风险排查、矛盾化解、治安管理、流动人口服务、信息采集等工作,基于数据分析,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化解各种矛盾,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微激励”促参与
“王大爷,您现在有100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价值20元的物品。”“刘阿姨,您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搞得很好,获得了镇级‘美丽庭院’表彰,给您加20分,继续保持。”
在丁桥镇明塘村的“爱心超市”,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镇党委副书记汤双晖介绍,“村民可通过创建‘美丽庭院’、践行村规民约、义务献血、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积分,然后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物品。10分可兑换一包纸巾,50分可兑换一袋洗衣粉……”
2022年,青阳县创新激励措施,在各乡镇开办“爱心超市”,为村民开设“积分存折”,并设立专人负责日常积分管理、物品兑换和登记工作。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爱心超市”还根据群众意愿及时更新或补给物品,使其成为破解“群众发动难、队伍组建难、事务管理难”的重要抓手,让“小积分”发挥“大作用”。
“微服务”托民生
为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青阳县探索实施党员“1+1”亮牌工程,打造乡村治理的“矩阵网”,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该县以自然村和村民组为基础,科学划分党员“1+1”服务区,在服务区内采取自荐、组织指定或下派的方式,确定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时间的党员牵头任服务区组织员,并采取自荐、组织推荐的方式,确定一名“五老”或乡贤人员担任服务区监督员。以组织员为队长、监督员为副队长,以服务区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和村民代表为骨干,建立志愿服务队,打通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县已在46个村划分服务区536个,选举“两员”982名,成立491支志愿服务队,共有队员2275人,形成“组织员+监督员+志愿者+群众”的“综合式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为服务区内生活困难的群体进行纾难解困,真正做到群众的重心在哪里,服务群众的脚步就到哪里。
“微治理”强基层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只有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才能激活基层“细胞”活性,打通基层治理的血脉经络。
近年来,青阳县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新路径,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安青阳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大平安”格局。同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建成率、乡镇政法委员配备率均达到100%。各村居全面推行“百姓说事”制度,聚焦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做到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协商、大事齐心办、成效众人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深化‘五微’工作法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有益实践,不断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平安青阳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宁跃进说。(通讯员 吴俊杰 田浩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