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城市街头,24小时警灯闪烁的“宿州快警”警务站,风霜雪雨总能第一时间出击的巡逻民警,带给人最心安的依靠;广袤乡村间,打通农村警务“最后一公里”的驻村警务室,“一村一警一辅”服务群众不打烊……
在宿州,今年以来正是这不断织密的基层防控网,持续加固的云端平安网,加速构建的城区防控网,努力共建的乡村综治网,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安有力度 织密基层防控网
“我们反复查看了公共视频,发现曾有可疑男子在此逗留过。”7月初,宿州市公安局三里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称,手机放商场一储物柜里丢失。接到报警后,民警获取嫌疑人线索,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人员立即调度附近巡逻民警联动出击,仅用1个小时就迅速锁定抓获嫌疑人。
快速处置得益于警力资源整合后“两队一室”的衔接紧密。何为“两队一室”警务改革?
就是在基层派出所实行以综合指挥室为“中枢大脑”,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为核心,巡逻车组、社区群网、智能平台互相补位、互相联动、互相支撑,形成“一点有事、整体联动、高效处置”的基层警务新模式。
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的“桥头堡”,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宿州市公安局对符合警力条件的派出所现有力量进行整合,设置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和综合指挥室,明确警力配置、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使基层警务更耳聪目明、精确制导,充分发挥“一室牵引两队,一室支撑两队”的作用,使得辖区网格更细、责任更清、目标更明,指挥更灵活、运行更顺畅、打防更高效,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平安有温度 织就云端平安网
“真好,只需在群里说一下,问题就解决了。”3月4日,“泰康社区警民议事群”内一居民反映,隔壁咖啡馆有噪音,使得家里90多岁老人休息不好。“群主”民警徐安冬第一时间介入,本着为双方考虑原则,成功化解了商家与住户的矛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宿州公安有力促进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便民服务的智慧化,让群众在“云端”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在前期警民微信群基础上,该局建立完善“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借助科技力量搭建“企业微信”政务平台,探索建立“四项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一警一群”要求,通过推深做实“七大功能”“五项机制”,强化警民互动,持续推动“警民议事群”为民办实事,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宿州公安共建立“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1353个,实现了全市448个社区民警“警民议事群”全覆盖,进群人数达18.2万余人。
平安有速度 织严城区巡防网
“好在民警及时赶到,让年轻人重新振作起来。”今年年初,“宿州快警”吾悦警务工作站接到一起跳楼轻生的警情。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反复劝说下,女子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根据城区实际情况,力求快速出警,宿州公安整合街面巡防警力,建立四层叠加巡防网。其中,城区派出所尽可能将矛盾纠纷等各类警情防范化解于社区;特警铁骑及交警路面警力,防范所有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等;“宿州快警”警务站处警组,弥补铁骑之间的巡防盲区,妥善处置矛盾纠纷等各类警情;反恐处突组和PTU快反小队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效防范、高效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
此外,宿州公安以“宿州快警”警务站为基点,推行“三警融合”机制,进一步细化特警、交警和派出所职责分工、勤务模式,以点连线,形成最大合力,延伸主城区“平安网”。
据统计,三警融合工作开展以来,宿州市主城区未发生“两抢”案件,刑事类、治安类盗窃警情环比下降3.5%。
平安有广度 织全乡村综治网
夜晚的乡村,袅袅炊烟叙话恬静。
由宿州公安组织的以村“两委”干部、驻村派出所民警辅警、民兵和平安志愿者等组成的巡逻队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巡逻。
为全面排查辖区各类治安隐患,宿州公安在推行“一村一警一辅”,大力推动警力下沉的基础上,组织各行政村(社区)为单位,由村居(社区)两委干部、驻村(社区)派出所民警辅警、民兵和平安志愿者等组成不少于4人的巡逻队,每天开展两次时长不低于半小时的巡逻。
目前,全市1180个行政村设立中心警务室354个,配备责任区民警354人,配备包村民警872人,配备驻村辅警1180人。
此外,宿州公安局还要求各县(区)派出所切实担负起群防群治指导、指挥作用,派出所所长通过“平安巡”小程序,每天对本辖区巡逻次数、时长、上传的照片是否规范、巡逻人员是否符合规定等巡逻情况进行审核。
每一份直抵人心的安全感,每一份安抚人心的踏实感,都来源于安全稳定的环境。宿州公安用“四网”织就平安,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安全底色和幸福成色越来越足。(记者 李斐 通讯员 马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