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一份接力续写22载的安全捷报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3-08-30 15:03:51

6646df9c-cacb-4e68-8f5b-0adf2858ba72.jpg

▲民警指导罪犯练习绘画。

22年前,皖北宿州西关的小巷子目睹了“她”的诞生;22年来,一万多个迷失的灵魂重生并见证了“她”的蜕变。她就是安徽省女子监狱。

截至今年8月20日,省女子监狱从宿州监狱分离、挂牌成立已有22年。历经四季交替、一路风雨兼程,该监狱实现了连续22年监管安全“四无”目标(即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女监精神薪火相传

2001年8月,从宿州监狱划了一栋习艺楼、两栋监舍楼,这些就是刚刚成立的女监所有的家底。一系列的问题排山倒海般压过来,押犯情况复杂、基础建设薄弱、警力严重不足等等,摆在民警面前。

她们在临时搭建的小铁皮屋子里开狱情会,在落日余晖中组织罪犯队列训练……民警们秉持“自尊高洁、自立求实、自信进取、自强超越”的女监精神,拼搏奋进,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层台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监狱先进集体、全国清廉监狱、全国十大文化监狱……

民警们深知,每改造好一名罪犯,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让社会少一份罪恶,让国家多一份和谐。针对每一名罪犯,监区民警都必须掌握基本情况、性格特征、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逐个制定教育改造方案,逐一谈心谈话,帮助处理罪犯大大小小的问题,思想上的、身体上的、环境上的甚至家庭矛盾,不厌其烦、滴水穿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依法治监落实落细

2015年,女子监狱从宿州搬迁至合肥北城监管集中区,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座传统元素与信息智能相融合的现代化监狱焕新而来。

粉墙黛瓦、木雕楹柱、镂窗壁画等徽派元素在高墙内随处可见。而让这些传统元素焕发生机的,则是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监狱不断优化民警一日执勤流程,实行监管工作量化考核,制定监狱民警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值班的每一刻,民警都需要身负三斤重的单警装备,每日平均步数“2万+”。步数丈量的不仅是一日琐碎,更是对监管安全的责任和坚守。

与此同时,通过对罪犯改造行为的研究分析,监狱梳理出数十个环节,从计分考核、行为规范到生活细节,都有一套标准要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监狱逐步建立起警务运行新模式,以指挥中心为枢纽,构建多岗联动、协同管理的管控格局,形成“指挥智能化、处置流程化、监控可视化、督查制度化”的警务指挥体系,不断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水平,确保监狱长治久安。

春风化雨正心塑魂

22年铸新育人,女子监狱不断创新教育改造载体,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打造特色狱园文化“德馨”品牌,围绕“德、孝、善、礼、信”等传统文化精髓,18个监区都有属于各自的文化主题,各监区组织罪犯日常开展诵读、演讲活动,潜移默化地引领每一名罪犯悔过自新、向善向上。以三监区为例,围绕诚信主题,该监区开设了“传薪”讲堂,通过对“信”的阐述和理解,教育引导罪犯做人有“信”,行事有“信”。

构建多层次帮教体系,与各地司法局(所)实现远程互联互通,结合春节、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常态化开展亲情帮教、送法进监、职业培训、就业推介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以暖阳照亮罪犯的新生之路。

在这个交织着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四方高墙内,监狱民警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出无愧于藏蓝警服和闪亮警徽的动人篇章。(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