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购机、宽带优惠、套餐升级……现如今,各通信运营商相继推出各种活动,用户只需支付很少费用甚至免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手机、手表、无线耳机或宽带服务等,然而看似优惠的背后,业务员大多会以“消费贷款”形式为消费者办理分期付业务,且要求用户在网时长24个月或以上,每个月消费套餐需满足一定额度。8月17日,记者从六安市消保委获悉,日前,市民黄先生向该委投诉,反映其于2022年3月在金安区某手机店购买手机时,手机店内的通信运营商网点工作人员告知黄先生如将手机费用套餐从88元/月提升到128元/月,可获赠价值700元左右的无线耳机和自拍杆,黄先生表示同意。由于年纪较大,不知道如何操作,黄先生将自己的手机及相关证件交给工作人员代为办理。
当年8月,黄先生发现自己的支付宝每月被自动扣款38元,要连续扣款24个月,顿觉自己无意当中背上了一笔“贷款”,于是拨打通信运营商客服热线进行投诉。投诉后,网点将912元(38元×24月)支付宝借贷提前还清,并告知黄先生已经解除限制,可以降低套餐费用,但是黄先生一直没有更改套餐。黄先生认为通信运营商授权网点存在欺诈行为,要求予以赔偿。
经查,黄先生购买手机时,通信运营商网点为其办理了“信用购”,每月从黄先生支付宝花呗扣款38元,共24个月,运营商通过其自有APP为其每月返还38元,用于支付宝花呗扣款。乍看起来,是运营商为其还款,不需要消费者还款,但是需要消费者每月初按时交纳话费,保证话费余额充足不欠费,同时,需要连续使用24个月,其间不能更改手机套餐。
六安市消保委组织黄先生与通信运营商及授权网点三方进行调解,调解人员指出,网点工作人员并未对该款产品的详细信息进行真实全面介绍;且在黄先生购买金融贷款产品时,身份验证环节由工作人员代为操作,使其未能在办理中自主确认是否申请贷款。如果黄先生不能按时交话费,可能会造成运营商延迟返还用于支付贷款的款项,产生贷款逾期,进而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经调解,经营者帮助黄先生将APP内返还的金额转存为话费,在此基础上,补偿黄先生800元现金,并承诺黄先生如果继续使用128元/月手机套餐,在约定的两年时间内每月仍有38元返还在APP里,如果更改套餐则停止返还。
该市消保委也提醒广大通信运营商及消费者,“信用购”作为贷款产品,经营者在推广过程中应向用户充分告知产品内容、风险等,应严格遵守金融产品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办理“信用购”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涉及授权、面部识别、签字确认时要仔细阅读协议、授权内容,切不可随意让他人代为操作办理。(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