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必备文具、新衣新鞋、潮流数码……随着假期模式迎来尾声,学生们陆续回归校园,新学期也带动了“开学经济”不断升温,催生了一波新的消费热潮。针对此,9月1日,环太湖毗邻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联盟共同发布开学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科学理性消费,增强维权意识。
理性按需购物 安全实用为要
选购学习用品时应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场、正规经营门店或品牌旗舰店,尽量选择正规品牌厂家产品,不购买三无产品。网购时,应选择有第三方交易托管的平台,注意查看店铺信誉、商品评价、物流情况。购买时还要查看学习用品是否清晰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厂家信息、产品使用说明、警示语、使用注意事项说明等。此外,还要看清产品是否有无毒、环保等标识,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等。面对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家长和学生应理性消费,按需购买,切不可陷入商家的促销“陷阱”,应以实用为主,不盲目跟风、攀比消费。
注意饮食安全 拒绝“三无”食品
选购食品,应选择正规超市、商场或商店,查看食品外包装、标识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在外就餐,选择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到无证小店小摊用餐。选择网络订餐,应选择合法合规的供餐单位,注意查看商家信息、商品评价等内容,适量点餐,收到后尽快食用。此外,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注意三餐规律,合理搭配膳食。
树立科学消费观 引导正确消费
“盲盒”市场火爆、“校园贷”陷阱频现、“直播”疯狂刷礼物等现象层出不穷,当代学生面对各类消费现状应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应当以身作则,对孩子的生活状况和日常消费保持关注,引导正确消费,量入而出,科学安排生活支出,避免形成消费上瘾、盲目攀比等错误消费行为。
增强维权意识 妥善留存凭证
购物小票、发票等消费凭证、产品介绍、商品截图、商家承诺等信息都可作为消费维权的重要凭证。建议消费者应养成主动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的习惯,并妥善保管。当发现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冷静应对,理性维权,及时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与经营者协商不成或一时无法解决的,请及时拨打12315、12345等投诉电话,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