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法学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大力实施法治建设工程,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参与法治铜陵建设,为护航社会经济发展聚智聚力聚才,谱写出优美的法治建设新华章。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营造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
铜陵市法学会坚持立足法学会人才智力和人民团体的职能定位,依靠法学会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集聚的独特优势,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推进普法工作,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传播法律知识,阐释法治精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该学会首先推动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紧紧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深入推进“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铜陵专场”活动,推动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参加活动,邀请省、市法学法律专家学者授课,会同有关部门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讲座等,共举办各类专题法治报告会72场次,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约11000人次参加。法治文化基层行接续发力。常年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和“江淮普法行”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组建由党员带头、青年志愿者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政策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法律优服务基层行”活动,共举办各类活动100余场、开展法律咨询12000余人次,走访群众3.12万户、发放普法宣传资料4万余份。打造法治文化实体“阵地”。搭建法治文化实体平台,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在主城区铜官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10个法治文化广场、6个法治文化长廊、79个法治文化宣传栏等宣传载体,为群众打造了一批走近法律、学习法律的生动平台。以民营企业为重点,开展法治教育专场活动,擦亮“法润民企”法治大讲堂品牌底色,目前已连续举办三届,着眼普遍多发及民营企业关注度高的法律问题、法治理论、执法司法实践,分主题、分行业精准“开讲”,全市民营企业累计200余家次、相关民企负责人和商会代表300余人次参加活动,取得解疑惑、润企“心”的良好效果。
发挥参谋智囊作用,提升服务法治建设水平
铜陵市法学会坚持把法学会工作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结合法学理论前沿热点、新颁布法律施行适用难点和法律实务堵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积极为该市法治实践提供智力支撑。围绕执法司法等法律实务问题,组织开展依法处置涉众型经济犯罪、侵财类犯罪案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律适用问题等各类研讨12次,通过具体案例和翔实的数据,围绕执法司法实践现状及困境、应对举措等多角度进行研讨,既分析法理,又说清道理、凝聚共识,为更好地开展政法工作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扎实开展实务研究。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主动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开展各类法治专题调研。先后向省法学会报送课题选题建议36项,承办省级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县(区)调研项目课题1项,均成功结项。开展《民法典》实施后有关理论和实务问题调查研究,聚焦《民法典》实施后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11篇高水平论文。聚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法律问题研究”开展学术论文征集,共收到52篇论文作品,最终表彰12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广泛组织发动会员参加“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长三角法学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展示该市法学法律界最新研究成果,选报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1篇论文获第十八届长三角法学论坛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营商环境法治论坛征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第十九届长三角法学论坛征文优秀奖。
实施法治人才培养工程,凝聚壮大法治队伍
铜陵市法学会坚持加强法学会队伍建设,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大力吸收培养一批法学会骨干人才,在管理监督、作风素能、廉政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学会队伍。按照“坚持标准、积极发展、合理布局、改善结构”的原则,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抓手,积极发展会员,壮大队伍,逐步把政法机关、重点行业部门、高等院校、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群团组织的优秀法律人才吸收到法学会中来,截至目前市法学会共有会员354人,队伍规模持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优化,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培养推荐专家人才。建立健全优秀专家人才激励机制,主动搭平台、建舞台。着力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推荐工作,通过课题研究、交流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载体,发现、培养和使用法治人才,积极向省法学会知识产权专家库、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举荐优秀人才,已推荐12名会员参加省法学会首席专家竞选,该市法学会1名同志荣获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充分发挥法学会优秀人才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优秀法学法律人才脱颖而出,努力把法学会打造成为法治人才的培养基地。精心服务学会会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沟通联系,及时收集、整理会员的意见和建议,为会员开展学术研究与专业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不断增强法学会的感召力。健全会员联络机制,在个人会员比较集中的部门,选择政治过硬、业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热心为会员服务的会员作为联络员,充分发挥联络员在会员发展、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为会员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聚力中心重点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助推平安建设
铜陵市法学会坚持服务铜陵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发挥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独特优势作用,较好地展现了法学会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担当新作为。助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挖掘市域法治资源,推进法学会会员进驻市综治中心“铜心解纷”平台,利用全市79家实体化“法治超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法学会会员驻点轮值,为群众提供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物业管理等方面法律咨询服务,将调解服务纠纷化解工作送到群众“家门口”。联合省法学会、安徽法制报社共同举办主题为“基层社会治理与法治保障问题研究”的法学专家面对面活动,来自省直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畅谈学习“枫桥经验”体会,共同研讨基层社会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服务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铜陵市委政法委、铜陵市法学会联合制定《全市政法机关“政法护企行三三制”常态化行动方案》,为相关工作落实提供路径指导。共组建各类法律服务团队105个,与企业家、职工代表等面对面、听意见、解难题。结合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已组织实地走访民营企业115家,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39场次,为民营企业审查合同220余份,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健全完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采取“内部推荐、外部引入、按需分配”的模式,充分发挥全市政法系统、重点行业部门、高等院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法学法律专业或行业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务骨干的作用,建立了由91名专家组成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人才库,围绕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决策研究参考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崔灿 记者 江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