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弋江区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主线,注重强基固本,通过基层治理力量、平台的有机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主动创稳行动、推动平安社区(村居)建设。以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以“情暖弋家”党建品牌为引领,坚持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治理工作就推进到哪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弋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开展伊始,区委、区政府带头履职,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全区6个街道配齐配强政法委员,统筹协调基层治理事务,全力抓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信访、维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调度。各社区(村居)以挖掘网格党员居民骨干为出发点,固化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志愿者的“红云四级网格”,明确统一网格调度机制。
关注民忧 不断提升信任度
弋江区中南街道定期在党员阵地张贴民情榜,公布服务事项进展、跟踪服务情况,确保民生保障及时办理。开展常态巡查、走访服务,第一时间了解民情变化、询问需求诉求;同时充分利用综治信息平台客户端,将各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上报的各类矛盾纠纷、综治维稳、物业管理、治安事件等信息进行收集及研判,搭建议事决策平台,召开联动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急需解决、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针对矛盾类型采取不同化解方式,对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采取多部门联动。
通过“南北门出入口改造”“补种缺失绿化”等民生工程,满足居民出行安全、环境提升等需求,今年将持续推进“增设电动车车棚”“二次供水改造”等项目,以民为本,增进人民福祉。
关注民声 不断提升满意度
弋江区澛港街道开启为民服务直通车,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街道通过网格资源,准确掌握辖区情况;成为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常态化开展走访到家、问需于民,解决于心;从而实现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的服务管理机制。针对特殊群体,扎实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及时将情况录入平安弋江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中,逐步探索出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
澛港街道中央城社区积极对接小区物业、楼长,引导居民充分利用公众诉求平台说事、议事、主事、言事,及时反映自身诉求及身边隐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线上信息收集—线下网格处置—线上结果反馈”的闭环式管理,确保各类事项能落实、有回音、做到位,让群众足不出户体验到便捷的服务。中央城义警、啄木鸟巡逻队等社会组织,自觉自愿参与社区治理,每晚不间断治安巡逻。
关注民情 不断提升安全感
弋江区白马街道以片区、楼栋、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微网格”(三级网格)。现有208个微网格,已实现辖区全覆盖。同时,引导居民群众从单纯享受街道社区服务向参与街道社区服务转变,引导居民群众从服务受益者过渡为服务提供者,鼓励居民群众善用余暇,发挥个人潜能,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此外,与辖区内志愿服务力量联动,诚聘辖区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作为社区“流动网格员”、“调解员”,让他们以新身份参与基层治理。结合“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整合属地派出所、城管执法队、、市场监管所等执法力量,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针对私搭乱建、毁绿种菜、不文明养犬等问题,坚持“柔性劝导”与“严格执法”并行,多样化开展法治宣传,以“矛盾调解室”为阵地,汇集议事经验丰富、热心社区的党员和群众,激发社区治理“微动能”。
关注民需 不断提升凝聚力
一直以来,弋江区畅通公众参与规范化协商议事渠道。街道、社区建立了“有事来商量”议事厅、院落恳谈会、“居民协商七事制”等模式,有序推动村居民协商自治。数据治理效能是激发社会治理动能的关键,该区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区政务服务接入覆盖率100%。
严格落实法律援助工作“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去年以来,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18件,办结107件。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积极引导区境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区境8家律师事务所共计56位律师参与“四员一律”进社区活动。
芜湖弋江区现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芜湖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8个。(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