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志扬 程海珠)“良玉,在家呀,最近还好吧,有什么事一定要跟我们说。”
“好的,这大晚上还麻烦你们跑一趟,辛苦你们了,有事我会及时讲的。”
9月的怀宁一场秋雨倏忽间添了几分凉意,随着夜幕的拉开,村子里走动的人越来越少,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村民们都回到家中或共进晚餐、或闲聊小憩,趁着大家伙都在家,腊树镇容岭村彭屋组“三人小组”成员彭良钊、彭炯模,彭述年三人也踏着夜色开始了入户走访工作。
最近正是农忙季节,白天群众都在地上劳作,家里基本没人,为了解大家最近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帮助,让大家安心生产,彭良钊特地将走访入户安排在了晚上。
“现在有了‘三人小组’,遇到事情有人说,遇到问题有人解,遇到矛盾有人调。”说起“三人小组”带来的新变化,彭屋组村民彭良玉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乡村治,则百姓安。腊树镇位于怀宁县与潜山县交界处,地域面积大、行政村多、农业人口多,社情民意较为复杂,基层社会治理如何破题?
综合考量后,该镇因势而为,从2020年开始创立“三人小组”,形成了独具品牌、服务群众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腊树镇共有234个自然村庄,根据安排,每个自然村庄均成立一个“三人小组”。“‘三人小组’由本组村民及村党组织推荐产生的一名党员、一名村民代表、一名组长共同组成,其中党员起先锋模范作用,小组长起组织统筹和协调作用,村民代表起监督作用。”腊树镇党委书记董东应告诉记者。
“老韩,你先别着急,听我说,大家都是一个组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就按照之前说的方案界定边界,行不行?”前不久,在龙山村胜利组“三人小组”的耐心劝导下,一场邻里地界矛盾消弭在无形之中。
“‘三人小组’成员聚焦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重点方面,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人缘、血缘、地缘优势,真心真情将心比心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到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董东应介绍,如果遇到难以化解的矛盾,“三人小组”也将立即上报村网格长,由村汇聚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力量联合化解矛盾纠纷。
“我向‘三人小组’反映这电线杆子倒了,不到一上午就处理好了,效率真是高,也不用担心影响交通安全了。”看着供电所人员处理倒塌电线杆的身影,腊树社区居民潘小洪连连称赞。“老钱说的,最近隔壁村有人被骗了几千块钱,只要是涉及转钱的信息你们可都别信。”安山村钱屋组“三人小组”成员钱竹胜房前屋后的反诈宣讲也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腊树镇发挥“三人小组”来自群众、代表群众的优势,由“三人小组”将收集的社情民意及时上报至村网格长,村(社区)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对接,快速解决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今年以来,共计收集上报社情民意153条,已成功处理137件。
前不久,容岭村彭屋组村民老彭家长孙办满月酒席,按照当地习俗,全村人都要来恭贺,光喜酒就要摆上一二十桌。听说这个消息后,“三人小组”第一时间向网格长上报,同时上门与老彭一家促膝座谈,开展思想工作,认真宣传村规民约,以“家里人”的身份慢慢劝导。经过几番交心式的聊天劝导,18桌宴席最终化作了一桌团圆饭。“虽然吃饭没那么热闹了,但乡亲们的祝福电话、视频一个都没少,一家人和和睦睦吃个饭,聊聊天,减少了浪费,还增进情感,是个好事,以后我带头支持。”老彭说。
“三人小组”充分发挥在最基层最末梢的优势,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如今,在腊树镇,有问题找“三人小组”已经成为群众间不用言说的默契了,他们的工作也赢得了充分的肯定和信赖。自成立以来,腊树镇通过“三人小组”共计摸排化解矛盾纠纷239起,成功化解239起,信访量更是逐年减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