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干部们三番五次地跑,解决了俺两家心里窝火的土地纠纷,我们都很服气,对处理结果也十分满意!”日前,界首市砖集镇张老家村村民张恒(化名)高兴地说道。
据悉,多年前张恒和夏敏(化名)两家承包地搭界,因土地边界模糊,彼此都认为自家地被占了一垄。双方互不相让,多次闹到村委会和镇政府。砖集镇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安排部署,分析研判,制定措施,召集当事人实地勘查,并走访周边邻居,确定了最初的地边分界。通过现场丈量,为两家重新划清了地界,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两家人握手言和。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群众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坚定不移走实群众路线,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推行“一线工作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由镇党政班子成员、村书记、信访办、司法所等人员参与网格化包保,落实“一案一方案、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总结”,用心用力用情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经常看到镇村干部到家里来,或者蹲在田间地头和我们闲谈,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对镇村干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对政府有什么要求等。”在砖集镇,时常听到村民们这样说。
“发生在基层的矛盾纠纷,刚开始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没有及时介入,很容易激化成大问题。”砖集镇党委书记荣俊伟说,过去往往都是到矛盾纠纷激化时,双方闹得脸红脖子粗地前来寻求帮助。而通过“干部下访”的模式,在矛盾纠纷的初期就可发现并介入。
砖集镇还积极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定期围绕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大事小事,建立台账,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砖集镇创新多项机制,对网格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调解员的政策法规理论水平和调解技能。同时建立镇村两级分析研判机制,重点人员逐一成立专班,逐一研判、逐一见面,明确防范化解具体措施。发动252名村级网格员化身调解员,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收集掌握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和排查调处复杂疑难纠纷,做群众生活中的“和事佬”,把纠纷化解在“家门口”。(通讯员 骆振坤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