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马大堤宿松县段63公里沿线,每天早、中、晚,都能看到由渔政执法队员、渔政巡护员、护渔员群体等组成的7支巡护队伍,或驾驶快艇在江中巡逻,或驾驶汽车在同马大堤公路上巡逻,或沿着江边的沙滩、杨树林、灌木丛开展徒步巡逻。除此之外,还能够看到每隔3公里的同马大堤公路上,共立着的21块铁质禁捕网格化管理公示牌。这是宿松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属地乡镇为了筑牢长江生态屏障而建立的禁捕网格化管理举措。
小孤山中队是宿松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到该县复兴镇承担长江“十年禁渔”网格化管理职责的渔政执法力量之一,办公地点坐落在长江边上,配有执法队员和巡护员各5名,另配备巡逻快艇1艘、车辆1台,负责管辖复兴镇王洲、同兴、套口3个网格段共11公里的禁捕任务。
“以前,县局在长江边上只设立了3个中队,2022年又增设了4个中队,目的是通过派驻足够的执法力量,在属地乡镇的协助下,对长江禁捕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切实筑牢长江禁捕防线。”宿松县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小孤山中队队长汪应中介绍说,宿松县63公里长江岸线分布着3个乡镇的21个村(社区)居民,人口多、情况复杂,对持续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为此,2022年10月,宿松县农业农村局主动同长江沿线的3个乡镇进行工作对接,在长江同马大堤沿线,以乡镇为网格小区、以村(社区)为网格单元,每隔3公里设立一个网格,共设立21个网格,明确每个网格的工作成员由属地乡镇驻村(社区)科干、属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属地2名护渔员及属地2名渔政执法中队队员、2名渔政巡护员组成,并明确每个网格负责承担日常禁渔宣传、全天候巡查巡护、摸排涉渔违规违法线索、处置和查办涉渔案(事)件等工作职责。同时,在长江同马大堤的每个网格段,均安装了一块醒目的禁捕网格化管理公示牌,将该网格段每个成员的姓名、身份、电话等信息公布在上面,在方便群众了解的同时,随时接受外界监督。
“所有网格的护渔员,都是属地村(社区)的公益性岗位聘用的人员,他们具有地熟、人熟、情况明等优势,在落实精准管控、精准打击涉渔不法行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宿松县农业农村局渔政站长江执法片区负责人石春雷说,乡镇和村(社区)干部、护渔员共同参与禁捕网格化管理,让禁捕工作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实现了共建共促、优势互补、联勤联动。特别是渔政执法力量都下沉到禁捕工作一线后,行动更迅速了,在精准打击涉渔不法活动的能力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涉渔案件也逐年下降。今年以来,宿松县长江63公里沿线无一起非法捕捞刑事案件发生;渔政执法部门通过网格巡查、视频巡航、走访摸排等工作方式,精准查处一人多竿多钩、一竿多钩等涉渔行政案件10起,有效遏制了在长江水域违规违法垂钓行为的发生。
据了解,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在严格落实禁捕网格化管理的同时,依托安装在长江63公里沿线的光电目标小雷达系统、监控探头等科技设施,设立渔政执法指挥调度平台并联网接入派驻到长江的每个渔政执法中队,每个渔政执法中队的执法人员可通过大屏幕实时观察到63公里江面及岸线状况,形成了对长江禁捕区域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的网上管控。
一个禁捕网格,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视频巡查室,就是一块工作阵地。如今,21个禁捕网格、7个视频巡查室通过相互发力、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为长江宿松县段63公里岸线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禁捕工作防线。(通讯员 孙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