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榜样】百姓信赖的“老陈”
——记马鞍山市和县司法局西埠司法所所长陈友云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9-20 16:10:24

陈友云有过行伍经历,这样一位铁血男儿,把他的柔情都给了辖区的百姓。百姓的事,不管大小,就是他的事。他以为民解难的“尽心”、调处纠纷的“耐心”、办好实事的“热心”,成为当地百姓最信任的“老陈”。

一次次解忧 一面面锦旗

“多亏陈所长,我们才打赢这场官司,否则这笔钱就打水漂了。”时孝友,一个地道的农村汉子,是西埠镇双庙村唐二庄村民,谈及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仍是记忆犹新。

2013年3月,唐二庄与承包人李某某签订一份协议,将340亩良田租给李某某栽种树木,租期11年,租金为每年10.2万元。然而,李某某在付清第一年的租金后,次年就以各种借口拖延支付,后来竟玩起了失踪。村民们追讨无果,派出代表时孝友找到司法所,请求法律援助。

“我们靠出租田地维持生活,他三年不给承包费,我们怎么活啊?”时孝友一番话,让陈友云心里五味杂陈,他决心帮助村民讨回租金。

仔细梳理案情后,陈友云挨家挨户走访登记土地面积、租金份额,靠着一双“铁脚板”,掌握了大量证据,提交了诉状。官司打赢了,李某某当场给付了10万元租金,并承诺剩余款项在2019年12月底前付清。可到了约定期限,李某某又故技重施。时孝友等再次诉诸法律,这一次依然是陈友云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务,他不仅帮助追回租金,还制定了分配方案,确保每一笔款项分文不少发放到村民的账户中。

多年的基层工作让陈友云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旦事务不紧,偶得空闲,他就会到村里走走转转,田头说收成,院里拉家常,一来二去,百姓们见到他,也很熟络。好人缘赢得好口碑,好口碑树立起威信,群众遇到事,第一个便想起他。老陈每年为困难群众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0多件,办公室里那一面面锦旗,就是一份份肯定与信赖。

矫正一个人 挽救一个家

“陈所长是我家的救命恩人。”说这话的是曲某。曲某因盗窃罪获刑,服刑期间,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服刑所在监狱为其申请保外就医,可曲某父母却不同意接收。

陈友云通过走访了解到,曲某与妻子已经离婚,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直由曲某父母照料。但二老年事已高,无力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为此,监狱为曲某发放了一笔“阳光救助金”,解决了曲某家中的燃眉之急。

此后,陈友云持续关注曲某的家庭情况,帮助他落实低保、慢性病保险等,解决了曲某的基本生活困难和医疗费用难题。在陈友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关心之下,如今的曲某已痛改前非,成为村里一名网格员。

“社区矫正既要依法严格,更要付出真情真心,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重新做人。”这是陈友云孜孜不倦的目标追求。

解开千千结 奏响和谐曲

西埠镇娘娘庙村村民大胡和小胡是邻居,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矛盾,双方都不肯宽容忍让,导致矛盾越发加深。2016年春节期间,大胡家一冲动在两家之间隔起围墙,影响了小胡一家人的日常出行,两家大打出手,各有一名家庭成员被刑事拘留。

没过多久,小胡家有老人过世,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深感围墙阻拦带来的不便,两家矛盾再次升级。陈友云得知情况后赶到现场,还没站稳,便听见大胡家老太太的怒吼。陈友云心里明白,要是不安抚好老太太,问题肯定不好解决。

他分开双方人群,单独劝解老太太,“大妈,少怄气,少伤身。您好好想想,是争一口气重要,还是全家平安重要?”从上午9点一直谈到下午4点,经过陈友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老人家松口作出了让步,双方就此搁置恩怨。

“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其发展下去,可能演变成人命关天的大事。”陈友云认为处理这些问题,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反复做工作;要讲法,以法律为依据;要讲情,情法交融。

人民调解工作被社会上戏称为“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陈友云却秉持着“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良苦用心,坚持在矛盾化解的一线。十多年来,他主持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8.5%以上。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他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202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