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监狱深入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监狱工作新路径,着力提升监狱管理服务能力,让“枫桥经验”在高墙内落地生根。
活用六尺巷精髓止纷争
“冲动是魔鬼,耐心是良药,计较是短视,谦让是格局。”罪犯方某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今年37岁的方某,曾因冲动伤人锒铛入狱。而现在的他,却成为了罪犯当中的“调解员”。前不久,同监室两名罪犯因为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推搡,民警没有直接开展教育,而是让方某“以身说法”进行劝诫,平息了一场风波。
为及时充分化解罪犯之间的矛盾,合肥监狱于2019年创建了监狱、监区和监室“六尺巷矛盾调处”三级网络。监狱“六尺巷矛盾调处领导小组”设矛盾调处专家团,由具有心理咨询经验的民警组成,负责调处疑难复杂事项;各监区“六尺巷矛盾调处工作站”由管教民警组成,负责矛盾调处的组织管理及考核;各监室根据实际,推选一名罪犯担任“六尺巷矛盾调处互助组”组长,承担各自监室日常调解工作。
据合肥监狱党委书记、政委路诚介绍,该监狱现有监区“六尺巷矛盾调处工作站”18个,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多起,基本实现了“一般矛盾不出小组,较大矛盾不出监区,严重矛盾不发生或者少发生”的目标。
微笑服务让会见有温度
今年7月,罪犯刘某的亲属将一面“人民警察为人民,热心帮助暖民心”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合肥监狱会见中心接待处。
刘某系外省调犯,其亲属于5月赶来探视,却因手续遗漏,无法会见。
“您别着急,我来打电话沟通一下。”会见中心民警汪燕和煦的笑容,安抚了亲属们的情绪。
经过民警耐心协调反复核查,帮助刘某亲属完善手续信息,让刘某一家得以顺利会见。民警的耐心服务和主动担当,让刘某亲属深受感动。
一直以来,作为合肥监狱窗口单位,会见中心始终秉承“微笑服务”的宗旨,力求将问题解决在前端,化解在萌芽。不断将服务触角向前拓展,保障会见流程安全有序开展;持续打造政策宣传阵地,做好信息发布和咨询,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做到答疑解惑;健全会见工作制度,提升便民服务,优化会见办理流程;积极编织亲情帮教纽带,让会见窗口成为连通亲情的桥梁,不断提升监狱社会化水平。
据会见中心负责人马军介绍,今年以来,合肥监狱共完成现场会见和远程视频会见5400人次,接待罪犯家属近8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公职律师依法答疑解困
“多亏了你的解释,我才明白这些减刑条件是什么意思,心里不慌了。”罪犯赵某的母亲释然说道。
赵某因故意伤害罪已入狱服刑五年,他的母亲十分关心其减刑情况,对于赵某的减刑裁定心存疑虑,前来监狱咨询。民警王鹏作为公职律师,给予了详细解答,从刑法相关条款到监狱减刑假释管理规定,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赵某母亲解开了心中谜团。同时,针对赵某家牵涉的经济纠纷,提供了法律建议。
“一些罪犯家属对法律、政策不够了解,因此对监狱执法工作产生一定的误解,而公职律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做好释法答疑。”王鹏对自己公职律师的定位十分清晰。
目前,合肥监狱已出台了公职律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明确了公职律师的任职条件和程序,并组建了7人的公职律师队伍。
“今后,合肥监狱将不断加强公职律师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安排公职律师在监狱重大决策、重要刑罚执行活动中进行把关论证,协助处理狱内案件、信访案件、诉讼、仲裁等,以法治手段防范化解风险矛盾。”合肥监狱副监狱长丁一鸣表示。
互助共建构筑平安友邻
随着一声指令响起,监狱联合驻监武警及属地公安,共同开展的应急处置演练拉开帷幕。接警后,三警密切联动配合,在10分钟内迅速处置了警情,有效提升了协同作战的能力。
三年来,合肥监狱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驻监武警合作,进一步推动“三共”“八联”机制和“四防一体化”建设落实落地,召开“共管共建共保”专题联席会议13次,针对性开展联合排查行动37次,组织共建共训活动6次,组织联动应急演练11次,将风险防范区从监狱内部扩展到周边道路、社区以及高速口等重要区域,实现了安全共建共保新局面。
合肥监狱副监狱长昂松涛表示,与公安、武警开展平安共建是共同维护基层治理大格局的需要,能够及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矛盾,共同维护监狱周边安全稳定。(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谭大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