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信用贷款3382亿元,较年初增加 773亿元,同比增长30%;全省设立总行(公司)级科创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等特色机构70家;1~8月累计发放贷款利率3.37%,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9月19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安徽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发现,数字“有增有减”的背后,是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有力金融支撑。
近年来,我省注重健全政策框架,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把服务制造业发展作为改革转型着力点,先后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38项措施、强化初创期及快速成长期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部署支持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六大行动”,坚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带动资金向先进制造业集聚。开展科技金融特色机构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事业部)+特色机构+专业团队”专业化组织架构。
聚焦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内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明确制造业信贷年度目标,健全定期分析、评价、通报、调度机制,持续传导压力。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和大型银行“主力军”作用,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项目的中长期金融支持,推动全省制造业贷款、先进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显著增长,逐步实现制造业贷款占比与制造业GDP贡献度基本匹配。
紧密结合制造业企业所处成长阶段和生产经营周期,提高贷款匹配度,合理确定融资期限,提高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满足制造业企业长短期结合的融资需求。对进入稳定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探索发放1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构建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对于经营正常的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丰富合格抵质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适当倾斜授信额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适当降低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