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制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中锋 通讯员 栾玲玲)9月28日,省检察院举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检察开放日活动。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益心为公”志愿者、省直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等应邀参加活动。活动中,通报了全省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蚌埠市五河县检察院分别介绍了彭某某等55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和天井湖湿地系列行政公益诉讼案的办理情况。
据悉,自201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以专项监督为引领,不断深化府检联动,努力织密自然资源保护网,共摸排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线索2.39万余条,立案1.54万余件,制发检察建议1.09万余件,提起诉讼1698件,20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最高法典型案例。
参加活动的代表、委员和各界代表充分肯定了我省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成效,同时还就如何推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建言献策。省人大代表、合肥田峰草莓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莓福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峰说:“我深知农产品生产领域存在农业污染、面源污染等问题,希望检察机关加大对农业生产领域监督力度。”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徽和源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国盛建议,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线索提供、举报奖励机制,更好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律所的协作,推进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娟建议,明确各类检察协作机制的边界以及检察公益诉讼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具体职能,形成各自发展,协作互补机制;同时,建立完善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机制,提高检察公益诉讼的精准性、规范性,提高办案质量。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感谢各位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全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希望大家继续做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情报员”“咨询员”“监督员”“宣传员”,及时向检察机关反映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线索;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为检察公益诉讼提供专业指导;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办案,及时指出检察官办案或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社会讲述检察故事,传播检察好声音,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网讯(安徽法制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中锋 通讯员 栾玲玲)9月28日,省检察院举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检察开放日活动。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益心为公”志愿者、省直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等应邀参加活动。活动中,通报了全省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蚌埠市五河县检察院分别介绍了彭某某等55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和天井湖湿地系列行政公益诉讼案的办理情况。 据悉,自201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以专项监督为引领,不断深化府检联动,努力织密自然资源保护网,共摸排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线索2.39万余条,立案1.54万余件,制发检察建议1.09万余件,提起诉讼1698件,20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最高法典型案例。 参加活动的代表、委员和各界代表充分肯定了我省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成效,同时还就如何推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建言献策。省人大代表、合肥田峰草莓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莓福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峰说:“我深知农产品生产领域存在农业污染、面源污染等问题,希望检察机关加大对农业生产领域监督力度。”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徽和源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国盛建议,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线索提供、举报奖励机制,更好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律所的协作,推进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娟建议,明确各类检察协作机制的边界以及检察公益诉讼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具体职能,形成各自发展,协作互补机制;同时,建立完善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机制,提高检察公益诉讼的精准性、规范性,提高办案质量。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感谢各位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全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希望大家继续做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情报员”“咨询员”“监督员”“宣传员”,及时向检察机关反映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线索;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为检察公益诉讼提供专业指导;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办案,及时指出检察官办案或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社会讲述检察故事,传播检察好声音,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