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已经取消的自来水管网建设费来说,每户1200元,以全市每年新建商品房平均15000套来计算,一年省下的费用就是1800万元。开发企业不用垫付这个费用,老百姓买房时也省下了这项成本,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六安金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屠钟根给记者算了一笔“减负账”。
取消不合理收费、行政执法不再一罚了之、创新政府录用企业使用引才机制……瞄准痛点难点,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纾困,上述“惠企礼包”已送达。
动真碰硬出实招
“辣味”十足的建议,能不能耐心倾听,敢不敢照单全收?
不回避问题,敢于破题,六安正在用实际行动作答。
屠钟根的账本里,划掉了两笔账,除了去年取消的自来水管网建设费,还有一笔有线电视配套费。据悉,当地有线电视配套费的计费标准为建筑面积每平方米9元,看似单价不高,却将地下车位、人防工程面积也纳入其中,不甚合理。屠钟根向当地营商办反映了该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六安取消了这笔收费。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安徽绿篮子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是六安本土企业,运营20年,越来越感受到脚下这块“土壤”的养分更足。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学峰告诉记者,在行政审批方面,更便捷快速,以往都是企业四处跑,现在是数据在跑;在行政执法方面,更有温度,对非主观故意、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以教育、告诫、引导为主,不再是一罚了之。
“政录企用”是六安市为了引进人才推出的“新打法”。在统筹全市事业空编的基础上,引进高学历专业性人才,让人才“入职即入编”。近日,通过“政录企用”模式引进的238名年轻人才已陆续奔赴152家企业报到上岗,六安钢铁控股集团就是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是我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企业党委副书记孙博文表示,该举措营造了留住人才的良好生态。
法律服务新高地
法律服务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提出,“探索推动法务资源集聚区建设,打造法律服务高地”“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六安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建立“涉企法律问题快速响应中心”。派驻58名执业律师进驻窗口,做好企业投诉问题登记、转办、协调、跟踪回访工作。制作《企业风险自查手册》和《公证法律服务手册》,为企业打造“前期风险防范-中期管控转变-后期诉讼指导”的全流程法律指引,成立惠企法律服务志愿团队,结对帮扶100家小微企业。设立律师调解室10个,降低涉企纠纷调处化解成本。
六安市司法局政治处主任佘淑丽介绍,今年以来,中心已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3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350余件,开展“法治体检”70余次,审查合同协议300余份,出具法律意见书40余份,提出风险预警150余条。
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也是该市创新举措之一。公开招募10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紧盯政务服务效率高不高、审批流程繁不繁、服务态度好不好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建立“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良性循环机制。今年以来,“体验官”共开展活动65次,收办问题39个。
优无止境在路上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采访中,对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家代表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六安钢铁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博文建议在立法中,加大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塑,树立“把企业家当人才来培养”的理念,营造干事创业社会氛围,促进人才强企、人才富企。
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法务经理张涛关注的是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我们企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面对‘三只狐狸’‘一只松鼠’等侵权行为,都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但在跨地区维权时,遇到了地域管辖的困扰。”张涛建议,此次立法,在涉及跨地区维权时,关于受案单位的规定,能否更有利于被侵权企业维权。
天合储能(滁州)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倪虎针对“黄牛”“黑中介”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建议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
滁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鲍春来关注容错机制的建立,“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推进改革、探索试验,难免会出现未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偏差失误。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没有谋取私利,建议免除或者减轻责任。”
对这些意见建议,省司法厅立法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行深入研究,在逐条论证、充分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条例》草案,以法治力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