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文珍 通讯员 饶晶晶 )“感谢法院对我们的案子这么上心,不然我的车还不知道要和公司纠缠到什么时候,我已经一两年都没有运营生意了,收入也困难。”10月12日,记者从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平山人民法庭获悉,该庭“云”调解了一起挂靠经营合同纠纷,获得当事人的点赞。
2021年,刘某为了运营需要,将自己的货车挂靠在某汽车运输公司名下,双方就挂靠合同中的责任义务、挂靠缴纳费用、违约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约定。合同签订后初期,刘某尚能如期按照合同履行义务,自2023年开始,刘某所拥有的货车保险期限届满。在届满之前,汽车运输公司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刘某,要求其按照双方合同的约定及时投保,但刘某依旧拖延,没有为其货车继续办理保险。汽车运输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车辆挂靠经营合同。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得知刘某不愿缴足保险费是另有原因,系其存在运营困难,收入紧张。但因为当初订立合同时涉及保证金、管理费退还等方面的问题,汽车运输公司一直未能落实,刘某因此对汽车运输公司不满,认为对方也有过错。
承办法官认真梳理案件脉络、层层理清法律权责,并多次电话沟通双方当事人,对双方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耐心劝导,并耐心细致地说明其中原委。最终,刘某同意解除合同,汽车运输公司也同意将部分费用退还给刘某。承办法官考虑到刘某非本地人,远在四川,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利用“云上法庭”系统为双方当事人线上达成调解协议,不仅化解了双方之间因挂靠车辆而陷入的僵局,也一并处理了其中涉及的退款问题,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