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八届淮南市道德模范评选结果公布,淮南市公安局大通分局大通派出所副所长陈月英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奖”。
陈月英是淮南市公安局大通派出所副所长,也是名社区民警,2000年参加公安工作,在法医岗位上工作了9年后,2009年调入大通派出所,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工作至今。
多年来,秉持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陈月英把大爱倾注到社区警务的小事小情上,用坚守展现着基层民警的忠诚担当。因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淮南市三八红旗手、淮南市公安局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荣获个人嘉奖。2022年度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省最美基层民警等。
解难帮困 为民服务无止境
陈月英管辖的居北社区有600余户7000多人,人口基数大,单位场所多,治安形势极为复杂。为了能随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做好治安管理工作,她一有空就“沉”入社区,在辖区80多栋楼房爬上爬下,基本功做足了,辖区的人和事也逐渐熟悉。
居北社区是老旧改造还原小区,户籍管理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陈月英时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办理的户籍业务,但每次接到群众的求助,她总会竭尽所能帮他们解决各类难题。
今年5月,有一位老人风尘仆仆来到派出所,围着陈月英念叨一定要帮他找一下失联的亲人。
经了解得知,老人姓陈,70多岁,来自山东,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姐姐很早之前嫁到该所辖区居仁村。30年前他曾来过姐姐家一次,后因路途遥远,出行成本高就没有再走动。现人至暮年,思亲心切,兄弟三人租车不远千里来居仁村寻亲,未料原址早已拆迁。无奈之下,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派出所求助。
明白老人的诉求后,陈月英安排3位老人在派出所休息,随后紧锣密鼓地开展寻找老人姐姐的工作,连续工作3个多小时,最终联系上了其姐姐的子女,遗憾的是,她已不幸离世。
回到所内,陈月英怕3位老人过于伤心,只告知老人已联系上其姐姐的儿子,正在往派出所赶,暂时隐瞒了其姐姐已经去世的消息。半个小时后,老人的外甥匆匆赶至派出所,舅甥相见,激动万分,得知其姐姐已去世,兄弟哽咽痛哭,在外甥的劝慰下,3位老人前往外甥家中与其他亲人相见。
在社区工作十余年来,陈月英帮助群众解决疑难户籍40多件,寻找失散亲人3次,充分赢得了群众对她的信任和褒扬。
情满空巢 甘做闺女长相伴
老旧小区,空巢老人偏多。与他们接触,陈月英最大的感触就是老人们都很寂寞。
因为家就在管理的社区附近,每当下班经过社区或是休息,陈月英总爱到老人们家中去坐一坐,说些贴心话,帮着照料他们的生活。前几年,社区刘大爷家还没通煤气,每次换液化气都很吃力,陈月英就时常留意大爷家的用气情况,到时间就联系工人把液化气换好。
80多岁的赵奶奶喜欢吃饺子,由于年事已高,想吃一顿饺子要忙活半天。到她家串门时,陈月英就时不时带上馅料帮老人包上美味的饺子,和陈月英一道吃饺子,成了赵奶奶的最大期盼与幸福时光。
在一次走访中陈月英得知,辖区居民周大娘独自带着12岁的孙女生活,祖孙俩仅靠低保度日,生活困难。陈月英组织开展帮扶慰问,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周大娘的精神头好了很多,小孙女的性格很开朗,成绩优异。
接触渐多,有一次周大娘不知不觉之间喊了一声“闺女”,一句不经意的称呼,让陈月英心头涌过阵阵暖流,她知道,当群众把你当“闺女”时,你已经成了他们的亲人和知心人。
以诚促和 定分止争善决断
应对家长里短、矛盾纠纷,是社区民警的工作日常。多年来,陈月英调解了多起邻里矛盾和家庭纠纷,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心得。她认为,调处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民警不要怕麻烦,多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诚心诚意帮助群众化解矛盾。
几年前,陈月英了解到,辖区一对80多岁高龄的刘大爷夫妇,因年事增高,想搬到儿子家一块住,没想到儿子、儿媳不同意,二老心里添了堵,一气之下闹到法院起诉。
面对“难断”的家务事,陈月英知道必须想办法把这疙瘩解了。她找来社区工作人员,先是到刘大爷儿子那做工作,又到他儿媳妇单位和儿媳沟通。跑了三四趟,两个小辈明白了道理,又看到外人对自家的事这么上心,面有羞色地和陈月英一道去把老人接回了家。第二天,老人专门到派出所向陈月英致谢,随后去法院撤了诉。
工作多年,社区民警这个身份,对陈月英来说早已不是一份职业,而是和辖区老百姓共同度过的难忘历程。有时,她在社区巡逻,会有不知名群众抓一把香椿头塞到她口袋里;有时,在端午节会收到大爷、大妈给她送的几个香喷喷的粽子。收到这些难以谢绝的“礼物”,陈月英常常眼角湿润。群众们的真情流露,正是对她这位“好闺女”的最佳褒奖和认可。(记者 李斐 通讯员 唐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