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俩今天是特意来表示感谢的,感谢你们这些天为我们解决好了田亩边界纠纷。我俩已握手言和,为你们点赞。”近日,南陵县工山镇大工村村民牧某和张某一起来到村委会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该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强化基层治理”目标,坚持望、闻、问、切工作方法,精准科学划格、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化解了基层纠纷一揽子问题,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作为维护基层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土地纠纷在农村是常见的矛盾纠纷之一,通常需要矛盾双方面对面沟通解决,基于此,该村还设立“百姓评理说事点”,为村民说事、议事、搭建一个平台,更好地将自治、德治、法治融为一体,叠加效应明显。自成立以来,该村共收集群众献计献策50余条,真正做到了将民生诉求和矛盾纠纷消化在最源头。
以精细化网格建设为基点,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完善网格治理体制。全村共划分为5个基础网格、10个微网格,配备10名网格长、23名微网格员,组织“五老”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建立协同服务团队,多渠道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处置各类苗头问题8件。主动介入排查,牢牢把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主动权,组织网格员、党员干部经常性深入村居民舍、田间地头等,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做到矛盾提前预警、信息提前掌握、动态提前知悉,最大限度消除隐患。通过对村组定期排查,共化解邻里纠纷5起,化解矛盾纠纷积案2起,成功调处婚恋家庭纠纷1起。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抓好问题整改、解决群众诉求,将“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作为重点,将休闲长廊变身“明理亭”,搭建起百姓说理议事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积极探索多方联动化解机制,建立村委会、村民联动沟通渠道,组建人民调解队伍,动员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排查化解、救济帮扶、思想疏导。对矛盾问题分门别类、分别处置,针对重大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关键作用”和“头雁效应”,让村“两委”走到田埂上,挽起裤脚、俯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坦诚交流,把调处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田间地头,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调处成功率100%。(闵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