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化名),你今年几岁了?”
“五岁。”
“想爸爸吗?”
“想。”
“那等我长大了,爸爸能出狱吗?”
一句稚嫩的追问,让开展罪犯家庭走访的民警无言以对。
9月,伴随着雨后的秋凉,合肥监狱亲情帮教行动悄然开展着,民警们身着便衣,提着面包、牛奶、米油等慰问品,沿着蜿蜒的小路造访了罪犯的家庭……
“希望爸爸能看到妞妞穿婚纱”
2021年,罪犯周某因酒后杀妻,被判处死缓限减,锒铛入狱,撇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
“我不知道爸爸要关多久,只希望等妞妞结婚的时候,爸爸能看着她出嫁。”大儿子小辰(化名)期盼地说。
小辰如今已经年过三十,却罹患先天性侏儒症,二儿子、小女儿均在上学,日常生计全靠周某的弟弟以及体重不足百斤的大儿子打零工维持,家庭境况举步维艰。
面对周某录制的视频,听着他的忏悔和嘱咐,几人早已泣不成声。
“爸爸你要早点回来啊,妞妞会听哥哥话的。”
当知道民警会把他们的情况录制成视频给爸爸看时,妞妞对着摄像机说出了自己的思念。
虽然年纪小,妞妞却比同龄的孩子心思要细腻很多,当她问出那句“等我长大了,爸爸能出狱吗?”众人哑然,有心疼,也有惋惜。
参与家访的女民警张园园不禁伸手将妞妞揽入怀中,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承诺。
回到监狱,当周某在视频中再次看到孩子们的身影,泪水不禁奔涌而出。
“谢谢警官,真的感谢你们,真的……”连声的道谢之后,周某的眼眸中似乎多了一丝光彩。
“了解情况,传递亲情,让罪犯安心改造,让家人放心生活,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罪犯家庭走访的意义所在。”民警张园园深有感触的说。
“他用监狱奖励为孩子兑换了一包饼干”
“我用之前获得的奖励兑换了一些饼干和零食,能不能麻烦警官带给我的孩子。”罪犯丁某将一个塑料袋递到民警的面前,恳求说道。
听到监狱要看望他的家人时,丁某非常高兴,但又有着一丝愧疚。这份潜藏在心底的愧疚,让丁某平日里改造动力满满。因为表现积极,他多次获得监狱的奖励。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想法就是在监狱超市给孩子们兑换一份礼物。
丁某因犯伪造货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他与妻子离婚多年,家中父母年过六旬,膝下还有两子一女,加之其小儿子还患有自闭症,家庭情况一直是他的心病。
“这是你们的爸爸给你们准备的饼干和零食,你们快尝尝喜不喜欢。”到达丁某的家中,民警张超第一时间拿出了丁某为孩子准备的礼物,随后又播放了提前录制的视频,转达了丁某的近况。
看到孩子们喜悦的神情,也看到视频中儿子洗心革面的样子,丁某的父母倍感欣慰。
由于丁某小儿子的情况比较特殊,走访之中监狱还邀请了心理学研究院的专家一同前往,对丁某的小儿子进行了心理治疗,并指导传授了科学的家庭治疗方法,这让丁某一家感到格外的惊喜。
临别时分,丁某的母亲对着镜头,抿了抿嘴,半晌说不出话,最后从屋里拿出一盒葡萄,对民警说:“这葡萄还是当年丁某种下的,现在已经挂果,收了不少。我想请你们把葡萄带给他尝尝,让他回来后能够踏踏实实的守好葡萄园,踏踏实实过日子。”
返程后,民警们将这份特殊的嘱托递到了丁某的手中,当吃上自己亲手种下的葡萄的那一刻,丁某笑了,也流泪了,更释然了。
“送上的慰问品虽然不贵重,但却安抚了罪犯家属们心灵的创伤,录制的视频虽然简短,却给支离破碎的家庭带来的生活的希望,只要我还从事这个职业,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民警张超坚定地说。
改造动力来自新生的梦想,源于亲人们的期待和盼望。
为充分发挥社会亲情帮教的枢纽作用,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教平台,近年来,合肥监狱始终秉承着“以情化人”的理念,积极开展亲情帮教行动,先后走访了百余户罪犯家庭,足迹遍布安徽。
走访过程中,合肥监狱除了解了罪犯家庭境况、宣讲监狱政策、做好罪犯及家属双向沟通、赠送慰问品之外,还联系了爱心企业为帮扶家庭送上图书和助学金等。
持续开展的家庭走访帮扶,不仅让罪犯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也驱散了罪犯家庭中的阴霾,让罪犯家属们重树生活希望,在高墙内外架起了一座亲情的“连心桥”,让罪犯在亲情的帮教之下坚定了改造信心,提升了改造动力。(谭大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