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市把全面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工作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举措,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积极推动集约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健全组织强队伍。探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相互协调”的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了以市、县(区)5个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调解中心)为统领,97个乡镇(社区管理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51个医疗、婚姻、商事、知识、物业、信访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重点,1348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1486个“百姓评理说事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工作体系。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调解队伍发展方向,推动乡镇、村(社区)、行业性专业性等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专职调解员,积极吸收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调解工作的网格管理员、楼栋长、法律明白人等,积极吸纳“两代表一委员”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构成结构。
建优平台强机制。结合试点经验,聚焦解纷机制健全完善、解纷资源优化整合、解纷流程集成再造等方面,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依托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格局。深化构建新时代“1+4+N”大调解工作格局,以人民调解工作为基础,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为纽带,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为补充,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全覆盖规范化设立92个警民联调室,截至9月底,全市共调解矛盾纠纷826件。推动建立多元化解纠纷联席会议、月度例会、联络通报、分级衔接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一站式”解纷平台联动体系,形成市级抓统筹、县级抓疏导、乡级抓调解、村级抓防范的工作机制。
抓实培训强能力。目前,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51个,配备专职调解员195名。乡镇(街道)调委会88个,社区管理中心调委会9个,配备专职调解员291名。村(居)调委会1348个,配备专职调解员1358名。今年以来,县区司法局和基层司法所对调解员培训270余场次,不断提高调解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亳州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人民调解员案件补贴范围、发放程序,提高人民调解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健全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将“一站式”解纷体系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提高考核权重,完善奖惩措施,充分发挥监督考核的导向作用。奋力推进“一站式”调解平台建设,为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发挥了积极作用。(纪杰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