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感谢法官费心费力,我这钱都借给他12年了,今天终于要回来了!”10月20日,当事人刘某激动地向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平山人民法庭的法官说。该庭刚刚妥善化解了一起亲戚间的民间借贷纠纷,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事情还要从12年前说起。刘某与张某是一个村的亲戚,2011年,张某因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刘某借款2万元,并出具借条承诺半年内还清借款。然而,当还款期限届满时,刘某多次催要欠款,张某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偿还,并将刘某电话拉黑,无奈刘某决定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承办法官考虑到,两人既是亲戚又是乡邻,如果严格按照程序作出判决,势必会造成亲戚间的怨恨进一步加深,甚至造成不可修复的裂痕,这并不利于乡邻和睦、社会稳定。案情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达到修复亲情的目的。
承办法官并没有急着开庭,而是三次登门找张某做工作。经过三轮“背对背”调解,承办法官引导双方当事人放下争执,真诚沟通,疏解“心结”,进一步厘清债务,重拾亲戚间和睦友爱的生活。最终,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一场亲戚乡邻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得以成功化解。(通讯员 刘倩 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