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青阳:“五微”模式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来源:范静 阅读量:10000 2023-10-28 10:25:57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近年来,青阳县酉华镇朝华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组建“微网格”、推行“微讲堂”、开展“微服务”、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五微”模式,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从“小切口”入手,绘就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画卷。

“微网格”筑核心 提升党建凝聚力

党的工作延伸至“神经末梢”,就能够筑牢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朝华村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综合考虑村落面积、布局、人口、生产关系、党组织和党员等因素,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划分网格,20-50户村民配备1名网格员,全村共划分8个网格,推动党的领导融入网格单元,实现党建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结合乡村振兴网格系统,在秸秆禁烧、防溺水等常态化工作中,积极发挥小网格的能动作用,使得乡村治理工作更具时效性。

“微讲堂”树新风 提升文明传播力

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开展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门庭小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国家大政方针、惠民措施等,有效解决基层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好“板凳会”“党群连心站”等阵地开展培训教育和交流讨论,着重在“微”字上下功夫,对接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讲好村“两委”换届、人居环境整治、民俗文化等微话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把上级文件精神和政策法规分解成一张张卡片式的“小菜单”,让群众根据爱好和需求进行“点单”,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一个个小问题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清讲明讲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以“微”见大,成为文明传播“新名片”。

“微服务”聚民心 提升群众服务力

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为党群关系和谐畅通渠道,通过提供“微服务”、办好“微实事”。凝聚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及时收集群众问题诉求,精准对接群众所需,通过“点单”式服务,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巾帼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环境整治、便民代办等志愿服务,共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10余起,代办各类服务事项上百件。以“微服务”满足群众“微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促进社会“大和谐”,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微管理”强自治 提升村民自治力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朝华村通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行诚信村民积分管理、道德评议激励、诚信“红黑榜”等措施,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同时,通过“微管理”切入,健全网格员联户结对、巡查走访等制度,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确保各类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让村规民约不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走进农民家中,印到村民心上,达到随“约”而入、润“民”无声的好效果。

“微监督”严纪律 提升工作执行力

抓基层强治理,必须把严的纪律、严的规矩挺在前头、落到实处。朝华村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将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向村民小组延伸,发挥网格员村务监督作用,对征地拆迁、集体资金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向群众反馈公布有关情况、回应群众关切,落实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将基层民主落到实处,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实现阳光居务。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朝华村通过推行“五微”模式,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架起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广大党员干部“以网定责、入网履职、在网服务”,担任“网格员”“代办员”“调解员”,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