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吗?”
“不想,我没有家!”
“想孩子吗?”
“我不想提她,就当没生过她。”
……
这个态度消极、不愿与他人交流的罪犯叫林某。去年底,被投送至安徽省女子监狱服刑。面对这样一个极度消极的罪犯,如何改造她?成为摆在省女子监狱民警眼前的一个难题!
“为什么不判我死刑?”
2022年合肥隆冬,寒意正浓。省女子监狱,一批新入监罪犯被投送至各个监区。在进行阅档工作中,监区民警注意到了一个特殊的罪犯——林某。
档案显示,林某因痛恨丈夫背叛自己,且作出有悖伦理的事情,便萌生了恶念。当她朝着丈夫挥起木棍的那一刻,人生的航向也就此发生逆转!
入监后,省女子监狱立刻着手对林某进行心理评估。评估显示,林某精神抑郁、失眠焦虑、性格暴躁。监区民警汤雅婷介绍说:“她入狱后从不联系家人,曾在看守所内绝食。接到判决书的时候还反问‘为什么不判我死刑?’”面对身份的突然转变和漫长的刑期,林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候甚至连饭都不吃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的体重从60公斤骤降到40公斤。”
“大家都觉得她像‘刺猬’一样,对她避而远之。”汤雅婷说。
“她这么年轻,不能任由她这样下去!”
“她还这么年轻,不能再任由她这样下去!”监区和教育改造科及时召开心理评估分析会,针对林某的改造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了针对她的改造成长计划。
经过研判分析,民警认为,首先要让林某从“认识罪名”到“认识犯罪”上转变!
然而转变,并非易事。
为此,省女子监狱民警专门为林某讲解了犯罪行为的危害性。一开始,林某十分抵触,然而,民警并没有放弃,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三次。
渐渐地,悔过的种子在她心里萌芽!
然而,仅仅悔过并不够。民警意识到,帮助林某重拾改造的信心也尤为重要。
经前期摸排,民警了解到林某有舞蹈特长,于是鼓励她参加监区舞蹈类相关活动。
在旋转的舞步中,林某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情绪,也找回了改造的信心。
“警官,我其实最放不下的还是我那不满10岁的女儿。”一段时间后,林某终于向民警敞开了心扉。
于是,省女子监狱立即组织研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积极开展关爱保障工作,并邀林某的女儿进监进行亲情会见。再次见到女儿时,林某泪流满面。
改造,从心开始!
多管齐下,林某发生了变化。
如今的林某,体重逐渐恢复正常,她与民警的交流不再生硬,态度也不再冷淡。
汤雅婷说:“她整个人变得精神起来,开始学着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改造态度端正,同犯关系融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监区活动室有几盆绿植,她现在经常主动去浇水。”汤雅婷说,林某的改造是从心开始的,这也就激发了改造的原动力。
清晨的活动室内,一盆移栽的绿植正向阳而生。 (省女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