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硅谷”是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自建设以来,随着“科大硅谷”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对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10月2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已于日前印发《关于聚力打造“科大硅谷”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氛围。
惩罚性赔偿让侵权者不敢再犯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尤其关心对侵权行为的震慑力度和惩罚性赔偿。
我省法院积极回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故意严重侵权的社会需求,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惩处力度,让侵权者“痛到不敢再犯”。
据介绍,我省法院在立案环节就主动告知当事人可依法主张惩罚性赔偿;同时,省高院通过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下发《关于共建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的通知》,构建了省级层面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让创新创造者劳有所得、让诚实守信者安心经营、让侵权违法者付出代价。
为进一步落实知识产权案件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惩罚性赔偿适用效果,省高院今年还开展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专题调研,近期将在调研基础上实现调研成果转化,形成指导性意见,细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切实发挥司法惩治威慑力。
能动履职更好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如何在维护“科大硅谷”企业创新发展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我们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将四大检察职能和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予以融合,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全方面加强维护‘科大硅谷’企业创新发展。”我省检察机关给出积极回应。
据介绍,全省检察机关将积极营造保护创新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刑事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对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重点打击涉及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等损害创新型企业合法利益的犯罪行为,依法惩治以创新为名骗取、套取、挥霍政府创新项目资金、危害创新发展等犯罪行为。同时,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落实向知识产权权利人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制度,提倡权利人适度参与刑事诉讼,积极提供证据、发表意见,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新时代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检察环节诉源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质是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向涉案企业提出建立或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的检察建议,对其进行合规整改指引。据介绍,我省检察机关在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对符合适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案件范围和条件的,依法依规适用涉案企业合规机制,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并结合企业合规整改效果,提出处理意见。此外,积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通过退赃退赔、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表示真诚悔罪,且愿意接受处罚的,依法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对有赔偿能力而不赔偿损失的,依法从严处理。
侵犯知产一律依法受理、专案经营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震慑力度至关重要。
我省公安立足主责主业,聚焦打击重点,把“知识产权保护‘优先一步’”作为全省公安系统服务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30项措施之一,明确知识产权保护“两个一律”: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一律依法受理;对侵犯知识产权重要刑事案件线索,一律专案经营。同时,依托“昆仑”等专项行动,对侵犯“科大硅谷”创新主体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案件快侦快办,全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守护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真正掌握企业的所想所需,服务“科大硅谷”高质量发展,我省公安还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前移工作阵地,加强警企合作,共筑发展“安全网”。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建立常态化倾听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警企恳谈会;建立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定期开展风险预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警务联络室,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协作平台,及时畅通企业线索举报、检验鉴定渠道。
在创新行刑衔接方面,我省公安加强与市场监管、版权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新型有效、责任明晰、程序细化的行刑衔接工作体系,实现案件移交、线索通报、联合执法、检验鉴定等无缝对接,提升“科大硅谷”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水平。
全业务保障构建协同保护格局
创新的乐章激荡在江淮大地,创新创造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赋能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是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聚焦“科大硅谷”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建设,我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作为,在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律师法律服务方面构建协同保护格局。
据悉,一直以来,省司法厅主动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形成全系统参与、全业务保障、多线条推进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健全服务保障体制机制方面,省司法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行政裁决、律师、调解、公证、仲裁服务知识产权制度文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网络,依托全省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安徽法律服务网和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提供全时空知识产权涉法咨询服务。
为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省司法厅指导仲裁委建立专业仲裁员名册,合肥仲裁委筹建知识产权仲裁院,推进“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建设,全省建设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114个,专业调解员近400人。在公证机构设立专门服务窗口,研发存证平台,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省年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8000余件。成立“安徽十大新兴产业法律服务团”,鼓励律师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全链条综合法律服务。(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