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宣城市经信局通报了全市2023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今年以来,宣城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6543”工程,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优质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数改智转步伐加速,主导产业集聚初步形成,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进展。截至9月底,全市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78.7%,居全省第2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户,居全省第3位,总数2168户,居全省第4位;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3%,高出全省平均降幅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集聚发展千亿产业。制定印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推进组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月调度,顶格推动“千亿产业”建设,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成功签约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1-9月,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5.4%,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0.6%,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97.7%,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13.1%。黄山胶囊等3户企业入选2023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广信农化等6户企业通过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复评;广德市创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宁国市创成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培优做大专精特新。印发《宣城市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从强化企业梯次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增强公共服务功能等八部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设立专精特新专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00万元。2023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居全省第3位,总数33家,居全省第6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9户,居全省第4位,总数381家,居全省第5位。
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实施新一轮“千企升级”技改项目210个,项目总投资580.93亿元;重点调度的85个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总投资929.31亿元;1-9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2%,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总投资110亿元的华晟10GW超高效异质结光伏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总投资72亿元的吉利宁国12GWh动力电池项目正在进行厂房主体建设,年内设备进场安装调试。
加快推动“智转数改”。争取省数字化转型标准项目6个,居全省第2位;省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7个,居全省第6位;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8个,居全省第4位;4户企业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公示名单,居全省第4位;为全市2004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数字化免费诊断,居全省第1位,年底前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主导制定《企业工业互联网转型水平评测规范》,被认定为省级团体标准,并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专场发布。宣城“工业大脑”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中鼎橡胶车间被评为省“5G+工业互联网”创新案例。(记者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