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近年来坚持“大抓经济、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激发治理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做好“加减法”,筑牢善治之基。做强“党建+”。创新推行“党建+基层微网格”试点工作,整合推动基层各类资源力量向社区、向网格下沉和集聚,建立健全事务准入、网格运行等机制,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歙县样板。做实“乡贤+”。全县500余名新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做法在《法治日报》等媒体刊发。杞梓里镇西村创新推出“治理优超市”和“小巷管家”,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发展活力,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做优“法治+”。在全市首创实体化“法治护航中心”,服务企业典型经验被《法治日报》刊发推广。出台歙县政法系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60条举措,注重涉企纠纷实质化解,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200余万元。创新设立全省首个“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高效处置新安江沿线涉环境资源纠纷,歙县获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对象。
画好“同心圆”,汇集善治之力。突出全面融合。挖掘徽州文化中“善治”等优秀因子,融入村规民约,形成具有新时代歙县地方特征的“乡土准则”。郑村镇棠樾村探索实施“孝德”治村新路径,受到上级肯定。突出全员参与。持续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建立“长板凳”“议事廊亭”“户主会”等制度,全县5个镇、村(社区)列入省级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名录。建成192个“百姓评理说事点”,组建28支“平安有我”志愿服务队,解决村级事务5000余个。突出全民共享。在村民小组和行政村设立“解琐组”和“化小队”,化解琐事小事纠纷1600余起。落实《乡镇综治中心建设相关责任清单》,接听平安热线(尾号统一为“5880”)电话2000余个,均及时办理或答复。全县网格员上报网格事件6万余条,办结率达98%,赢得群众点赞。
打好“组合拳”,积聚善治之势。推深做实“驻村夜访”治理品牌。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成立28个县级专班和188个乡镇专班,进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今年上半年走访群众73530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诉求4344件,化解矛盾纠纷1122起,为民办实事8236件,全县乡镇信访量同比下降26.19%。探索“和美善治”新路径。创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和美善治”月月晒和“和美善治”大家谈活动,召开全县政法创新交流会、现场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建成全省首批“平安屋”,汇聚群防群治力量织密安全防护网。绘就诉源治理新“枫”景。以“无讼服务点”建设为切口,推进全县“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建立县级矛盾纠纷和解中心,指导乡镇解决重大疑难复杂纠纷20余起;积极打造“翕事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品牌受上级肯定;建成全省首个罪轻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基地暨‘益路蓝光’法治教育基地”,促进诉源治理与社会和谐。(通讯员 潘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