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明光市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王玲光荣上榜,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三年来,王玲以“案结事了人和”为己任,成功调解上千个家庭的矛盾纠纷,为明光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她牵头创立的爱不释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成为有影响的品牌。她本人成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明光好人,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
全天候调解 不舍昼夜
她把矛盾调解当作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做。八小时内她沉在调解室,热情接待每一位求助人。八小时外,她的两部手机成为求助人的咨询热线,与当事人晚上沟通是家常便饭。她见不得当事人婚姻破裂,总能在与对方热情沟通中找到问题症结,然后想尽办法解决。因为她的热心和真诚,她调解的当事人多与她成为好友,她也因此成为许多当事人随时联系的知心人。
今年春节前夕上班途中,她的左腿遭到一辆机动车碰撞,因为约好与当事人见面,便忍痛来到单位,后因腿部肿胀,才到医院拍片检查,因为骨折,她随即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她放不下在手的调解工作,多次躺着接待当事人,与已经成为微信好友的当事人视频调解。春节刚过,她不顾医嘱,带着绷带拄着双拐坚持上班,在明光社会各界和当事人当中传为佳话。
耐心倾听 甘做情绪“垃圾桶”
来调解的当事人多数都带着“负面”情绪,每天面对这样的情绪,并且能做到耐心倾听实属不易,王玲做到了,她不但能够静静倾听,而且能在倾听中精准找到解决矛盾的切入口。面对当事人不够冷静甚至会有的无理和偏执,她不急躁,不敷衍,总能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厌其烦地讲,想方设法、竭尽全力给予帮助。
为了成功调解潘村镇一位老人赡养纠纷,她先后6轮对5个子女开展调解,最终用真情感化了每个人,成功化解了这起赡养纠纷,传为佳话。为了调解涧溪镇一起九旬老人的赡养纠纷,她连续60天深入6个城市找到所有当事子女,最终让问题得以化解,当初意见最大的一个当事人对王玲说,“你为我们家的事花了这么多时间,让我们无地自容,我们再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听你的。”
法理情融合 做调解“样板”
她研究法律和政策,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用心对待每个人,用真心真情打动当事人。面对矛盾夫妻的“激情用事”,她总能给女方一个轻轻拥抱、给男方一句“姐弟般”关怀,很快与矛盾双方真情沟通,形成调解中难得的互动,让尖锐的矛盾得以缓解,让双方对话成为可能,最终达到好的调解效果。她调解出来的经典案例高达数百件,引发了几位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专家高度关注,省市电视台和网络媒体也持续跟进她的调解工作,省市多位领导和多个部门也把她的调解室作为样板点,她的调解室先后接待了数以百次的参观考察。
无私奉献 成就“好人”品牌
她是明光市“爱心大使”。面对农村考生“高考志愿填报难”,她连续15年帮助高考学生义务填报高考志愿,累计服务2000多名考生,明光社会一群爱心人士包括一些受益过的大学生纷纷加盟她的团队,“王玲义务填报高考志愿”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她的爱心更表现在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做善事、做公益上,每年都要帮助数十位青春少年告别“逆反”,每年都要资助数十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贫困村民,王玲成了明光市知名爱心人士,这个影响力为她的成功调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当事人都点名找她调解。更多的当事人说,如果不听好人王玲的调解意见,那就对不起这样一位明光好人。(明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