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解决在诉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年来,马鞍山市扎实构建多元化解机制,打造多元化解平台,组建多元化解队伍,形成以人民调解为主体,以诉调对接、警民联调、检调对接、访调对接为支撑,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为补充的“1+4+N”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
矛盾纠纷 实现调解全覆盖
“咚!”今年9月6日,随着调解员周启荣手中“马鞍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调委”)的公章落在调解协议书上,市民田先生两个月来第一次露出了笑脸。
2022年10月,田先生因眼睛不适前往某医院就医。检查后,医生为其开了眼药水,并叮嘱“不适随诊”。一周后,田先生眼睛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便前往某眼科医院就诊,结果检查显示其左眼视网膜脱落,最后通过手术治疗,花了2万多元医药费。田先生认为系医院漏诊导致,今年7月找到市医调委,提出要求医院赔偿损失申请。
接待田先生的,是调解员周启荣和同事。最终,在周启荣和同事大量取证、医学专家鉴定以及反复耐心调解下,田先生拿到了9000元赔偿款。
“经济损失是小事,最主要的是矛盾消除了,心理平衡了。”事后,田先生还特意制作了一面“化解医疗纠纷 促进医患和谐”的锦旗送到周启荣手中。
马鞍山市医调委主任潘春生介绍,通过探索树导向、专业解、促防范的“导、解、防”工作法,医调委已成功化解医疗纠纷1157起,调解成功率达92.78%,调解协议履行率100%。
据悉,马鞍山市委把“以资源整合推动功能集成,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纳入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制定出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规范性文件,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司法行政主抓、职能部门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纵向四级贯通、横向联动协作,市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多元化解责任体系,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了完备、规范的组织机制和制度体系支撑。针对交通、金融、物业等领域矛盾纠纷多发的客观实际,该市相继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2个、行政调解组织7个,聘请业内专家担任专职调解员,并整合司法、行政等部门资源,实现矛盾纠纷易发多发行业领域全覆盖,年均化解纠纷5000余件。
纠纷化解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该市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为龙头,整合联动各类调解平台,让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更加畅通有效。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融合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心理服务中心等平台功能,常驻政法综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视情吸纳涉事部门和相关调解组织力量,同时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分类交办、现场调处、跟踪督办、评价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矛盾调处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专业服务,实现群众反映诉求和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累计调处矛盾纠纷7500余件。
同时建立警民联调工作站62个、警民联调室工作室(服务点)超过100个,依托1名社区民警+专职辅警、网格员、群防群治员、人民调解员等4支队伍的1+4社区警务模式,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调解服务网络,实现“就近可调解、矛盾不上交”;创新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信访“门诊”中心,探索出“坐诊畅渠道、会诊开良方、出诊解难题、复诊防积案”的四诊工作法,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解决在基层。建立覆盖全民的12345服务热线、“随手拍、马上办”信息平台、网格微信群、警民议事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建立网上信访投诉受理平台,拓宽畅通群众诉求反映网络渠道。
疏通怨气 茶馆“和事佬”解开心结
家住和县的老张与儿子小张三年三次对簿公堂。矛盾的根源是一幢房屋,老张要求儿子返还该房屋,小张认为房子系自己结婚时申请的建房用地,且也参与出资,应该归自己所有。一审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老张诉讼请求,老张当即提出上诉。
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王红伟接到案件后,随即联系了一审法院庭室负责人及当地司法所所长、村干部,一同前往两家实地走访,联合化解矛盾。王红伟认为,简单地一判了之并不能彻底消融父子间的嫌隙,要想修补好疏离的亲情必须得从根本上打开父子俩的心结。在村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司法所所长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法官释法明理的共同努力下,老张最终撤回起诉,小张也表示将更多关爱父亲,一起家事纠纷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我们积极发挥司法审判机关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充分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发动多方力量,以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王红伟说道。
近年来,马鞍山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村民议事协商试点建设、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等工作为抓手,设立“百姓茶馆”“小巷调解 ”“风调雨顺”等百姓评理说事点29处;广泛吸纳当涂义警等平安志愿者队伍,乡贤等基层力量,有效织密矛盾化解基层网。推行“一村一律师”制度,免费提供咨询、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此外,该市还孵化培育“启明心人文帮扶中心”等社会组织,介入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缓冲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契机,在构建完善“社心”服务体系上潜心探索,及时疏通怨气、化解戾气,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急难愁盼 社区网格员来助力
今年11月1日上午8时,在工作站打完卡后,博望区博望镇新城村网格员夏杭拿上反电诈、一盔一带宣传单,骑上电动车就到自己负责的网格走访。
立足“信息员、巡查员、宣传员、督查员、服务员”的职责定位,坚持每天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按时上报问题、妥善处置问题,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是以夏杭为代表的全市网格员的日常。
2021年8月以来,该市整合优化“全科网格”5081个,组建以专职网格员为主导的网格服务团队1.8万人,三年间累计走访群众91.7万户、办结网格事项26万余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万余件。
针对市域内利益群体多元化、公众需求多样化的趋势,该市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完善“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同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成效斐然。
下一步,该市将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矛调中心规范实质运行,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解忧解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刘明培 方欢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