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年轻人兴起“反向消费”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1-13 15:29:45

“对我来说,做好攻略‘薅羊毛’,比花大把的钱去买用不完或者不需要的东西更有成就感。”“与其省吃俭用买大牌化妆品,还不如选择国货,性价比更高。”“双十一”网络购物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使尽浑身解数,优惠福利“满天飞”,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但笔者注意到,今年有不少年轻消费者“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反向消费”正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什么是反向消费?

顾名思义,反向消费是跟超前消费、野蛮消费相反的一种消费方式。在往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中,年轻人往往容易受到商家的促销广告诱惑,盲目跟风购买,导致过度消费。近年来,消费者在购物时,不再一味地追求低价、折扣,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性价比以及自身的需求。对于不必要的奢侈品和过度包装的商品,他们选择了理性克制。

■ 反向消费不是“反消费”

今年以来,众多老牌国货崛起,蜂花、郁美净、鸿星尔克等国货纷纷在直播间推出优惠组合,低价高品质的产品打破了消费者对大牌商品的过度依赖,越来越多人选择老牌国货。

合肥的年轻人陈悦每天都需要带妆工作,每年“双十一”都会买大牌的化妆品和护肤品。而今年她转而选择国货。“平时一套基础的大牌护肤品大概在3000元左右,预计可以用三个月,一年就是一万二。而同样的功效、同样的容量,国货只需要600元,甚至更低,这还没有算化妆品,日积月累算下来,一年省个万把块是有的。”陈悦告诉笔者。事实上,反向消费并不是不消费,而是开始回归理性消费,更注重真实需求和性价比。在陈悦看来,国货不比国外大牌差,更具有性价比,反向消费正在成为一种良性习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品质,追求性价比,陈悦只是消费观转变的众多年轻人中的一员。在各大视频平台上,输入关键词“性价比”就会出现带有“大牌平替”“性价比高”“平价”等字眼的好物分享,甚至有不少博主整理出了详细的“平替”名单,由此看出年轻人消费观越来越理性化。

■ 买临期、买折扣成为流行

除了热衷于购买老牌国货外,年轻消费者喜欢买折扣商品、临期商品也是反向消费的体现。在唯品会买三折五折的过季衣服,去“嗨特购”“好特卖”买低至1折的大牌护肤品,在美团买菜APP的“临期特惠”买1.5元一瓶的进口苏打汽水,从“赵一鸣”“好想来”购买低价零食……不知不觉中,临期商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前几年,在所谓的新消费浪潮中,品牌通过讲故事就能赋予产品额外价值,产生高溢价,让消费者埋单。但故事讲得太多,年轻的消费者不再看“广告”,直接看“疗效”。现在他们直奔需求,去看“这个商品材质是什么”“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是不是最划算的”等。不管是近期的国货回潮、业绩逆袭的奥特莱斯折扣店,还是临期商品走红,总体上反映了消费者希望以更少的支出,完成不降级的消费,甚至实现消费升级。

■ 电商平台应顺势而为

随着年轻人消费意识不断回归理性,反向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趋势,这给电商平台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京东和天猫为例,今年“双十一”,二者均把“真便宜”和“全网最低价”定为营销主题,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和福利,吸引消费者。京东在商品、价格、服务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推出超8亿款商品全程价保,价保时间长达一个多月。部分商品价保时长更是高达90天,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与此同时,天猫“双十一”也大力推广“买贵必赔”政策,以“不止满减、直降、史上最优惠”等关键词吸引消费者。此外,还推出“先试后买”活动,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可以先试用小样,并享受优惠券等福利。

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法律与公共事务部主任张路明认为:“反向消费观念的兴起对年轻人的电商购物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电商平台而言,要抓住这个机会顺势而为,积极创新并优化策略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推动整个电商行业的繁荣发展。”(实习生 冯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