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记者在淮南市审计局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该局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自觉将内审融入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全面覆盖的审计监督体系的大局谋划部署,强化内审工作领导,统筹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实现了全市内审工作的新提升,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了审计担当。
准确把握内部审计新要求,党对内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要根据工作要求设立党委(党组)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管”作为硬性规定写入文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家内审机构,其中,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9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均直接分管内审工作;配备78名同志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深刻认识内部审计新定位,把内审监督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市审计局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将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作为首要职责,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指导被审计单位科学安排内部审计计划,切实体现政治导向和政治要求。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并重、揭露问题与促进完善内控制度并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依法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拓展,逐步从财务审计、合规合法审计扩展到了重大政策措施跟踪落实、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风险防控、违纪违法问题揭露等方面,审计监督质效得到有力提升。2022年以来,全市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704个,发现问题1755个,发现问题金额8.78亿元;2人受到纪律处分;推动建立制度3项,修订完善制度62项,优化业务流程155项,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不断顺应内部审计新形势,内审制度的体系根基进一步筑牢。淮南市政府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为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党委政府对内审工作的新要求,今年以来,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制定了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与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联动的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填补了淮南内部审计在行业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短板、弱项,为新时代淮南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积极指导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需要,制定或修订相关制度措施,建立各自的内审制度体系,推进全市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积极应对内部审计新挑战,贯通协同的“大审计”监督格局进一步形成。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部署要求,今年以来,先后会同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风险防控清单》,与市统计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审计监督与统计监督协作机制的实施办法》,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制定了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与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联动的意见,进一步汇聚内部审计与部门单位其他监督力量,构建各类监督力量的互动互融工作对接机制和便捷通畅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力量信息共享、工作互进、成果共用、同向发力。(记者 徐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