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省司法厅《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分类教育帮扶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天长市司法局自去年底将“帮信罪”社区矫正对象作为分类教育帮扶试点项目,将11名具有一定隐患和再犯罪风险的“帮信罪”社区矫正对象纳入试点名单。依托智慧矫正平台,建立健全四项机制,推动社区矫正对象分类教育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专班运作机制分类指导。天长市司法局成立教育帮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班,由司法局社区矫正分管负责同志为责任人,社区矫正大队大队长、司法所(中队)负责人为成员,引入相关专家、志愿者,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由司法所(中队)、村(居)干部、家庭成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帮教小组,签订帮教责任书。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督导,专班成员参与制定总体方案、教育帮扶计划及综合评估。
部门协作机制全面帮扶。充分发挥市社区矫正委员会的领导与协调作用,定期沟通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难题。2023年9月11日,在市分管领导的主持下,召集矫委会成员单位及各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专题会议,广泛征求关于实施《天长市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救助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修改意见,现该文件已进入提请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程序。与法院、公安、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法治讲堂、进监帮教等活动提升威慑力;协调民政、人社、住建、医保等部门为特困、患有精神障碍、存在就业就学等隐患的社区矫正对象寻求支持与帮助;与妇联、团市委共同维护女性及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
基层协助机制精准帮扶。一是充分发挥矫正小组帮扶作用。矫正小组成员每周与矫正对象以不仅限于电话联络的形式交流沟通,每月见面核查不少于一次,实地走访了解社区评价、工作家庭交友动态,不定期召开小组成员研判会,反馈矫正对象现状,根据个体矫正表现建议调整矫正措施与管理等级。二是充分发挥协矫员帮扶作用。天长市通过个人报名和村居推荐两种方式,共选聘354名协矫员依法协助社区矫正工作。联合市民政局出台《天长市社区矫正协矫员管理办法》明确考核细则,联合财政局出台《天长市村居协助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11名“帮信罪”社区矫正对象分散在6个社区,由6名协矫员零距离开展走访、谈心等教育帮扶活动,为项目研究及个性化方案的量身定制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社会参与机制合力帮扶。与省市专业心理咨询公司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每月多形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活动,并根据需要开展个案追踪;由师资力量丰富的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矫正对象集体教育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针对性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案例、党史文化、警示教育等;孵化培育本地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矫正对象技能培训,征集社区矫正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需求,开设电子商务师、厨师、电工等特色培训班。2023年度开设“徽菜技能培训班”和“电子商务师班”,合计80余人参加,其中7名“帮信罪”人员参加并顺利结业。
通过分类管理与针对性教育帮扶,11名“帮信罪”社区矫正对象均能严格遵守社区矫正规定,截至目前无一人因违规被惩处;法治意识及心理健康指数提高,均有合法的收入来源,状态稳定。天长市矫正局通过“帮信罪”社区矫正分类教育帮扶试行与总结,出台了《天长市“帮信罪”分类矫正试点工作指南》,对工作内容及程序进行了详细的指引,为进一步提升分类管理质效提供制度保障。(通讯员 毛文兴 吴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