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先别急,咱坐下来议一议。”
“哪里有事,咱的移动议事平台就‘搬’到哪。”
如今,在怀宁县小市镇,“移动议事平台”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乡情民意集散地”,在这里,问题摆在桌面上,大家的烦心事、揪心事、糟心事都能得到解决。2021年起,小市镇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搭建“移动议事平台”,仅今年前10个月,平台累计收到群众反映问题78起,已全部办理完成。
一条狭窄的乡村土路却是通往17个村民组的必经之路,直接关系1000多名村民的出行。在小市镇禅师村老小学的围墙后,这条70年代的乡间小路是不少村民的心头难。道路最窄的地方只有2.3米,加上围墙阻隔视线,车辆行驶拐弯时容易与对面的行人或车辆发生碰撞,到了节假日,通行压力增加,发生拥堵成了常有的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接到群众反映后,小市镇及时启动“移动议事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现场查看,并当场“议”出决定:拆墙让路。今年10月,禅师村组织拆除了学校的围墙,道路也随之变得宽敞,安全隐患大大减少,村民们生产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移动议事平台真管用,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反映问题,没想到很快就落实了。”尝到甜头的村民王吉训如今逢人就说“移动议事平台”好。
只要是村民关心的事,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都可以通过“议事平台”议一议。小市镇通过群众反映、人大代表建议等收集群众需求,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急需解决的民生实事,由“移动议事平台”组成相关人员到现场了解反映的具体事宜,制定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人,并召集相关责任单位现场商议解决;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镇级层面一时难以解决的,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后,通过市、县人大代表提建议,请求上级支持,帮助解决。同时,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深入一线,现场督促工作办理,每次活动结束后设置群众反馈环节,对活动内容效果进行现场反馈;设立群众问题解决反馈榜,公示处理进度、结果。
“我们把移动议事平台建在居民身边,把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治理难题摆在桌面上,大家共商共议、共同解决。”在小市镇人大主席张敬生看来,“移动议事平台”真正做到了聚民心、汇民智、解民忧。
如今,基于“移动议事平台”,小市镇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放在心头、抓在手中、落在实处,聚焦“矛盾化解”,强化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帮助群众解决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劳动争议、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聚焦“移风易俗”,广泛宣传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开展各类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协调解决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组织党员群众对辖区重点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垃圾清扫、义务植树等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养成了自觉清扫门前屋后垃圾、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聚焦关系群众民生福祉的其他具体问题,广泛收集群众的金点子、好想法。
家门口、树荫下、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只要有事,随时随地都能议上一议。前不久,在求雨村夏老屋夏效杰家,一场群众议事正在进行。
“夏老屋目前的环境存在乱堆乱放现象,组内没有主干道,道路不畅通,需要组织群众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针对这一问题,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村“两委”成员聚在一起共谋对策。议事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道实情、讲真话、建诤言,在问、答、辩中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村民组成立理事会负责环境整治具体工作,由群众集资酬劳,实行村民自治。“移动议事平台设在家门口,大家说话更有底气了,办事效率确实提高了。”村民何承涛眼见着村里道路干净整洁、处处宁静秀美,乡村“颜值”不断提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我们全力将这一平台打造成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着力解决群众的心头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有了“移动议事平台”,小市镇党委书记韩碧玉对未来工作信心十足。(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志扬 张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