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勇
巍巍中华,泱泱华夏。从公天下的尧舜禹,到家天下的诸侯封建,再到人民为天下的当代文明,每个时代都有权臣污吏,然而在数千年来中华崇廉尚德的文化滋养下,涌现出的清官廉吏也灿若群星。他们或许在当世当时为邪恶不容,被弄臣迫害,但是却永远被老百姓传颂,千古至今,精神不灭。他们以凛然之风让贪腐者胆怯,让正义者向往,让后继清廉者影从。歌咏志,诗言心。他们的诗心廉志如皓月当空,如一股清流,永远流淌滋润在人们心间。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少年即立下“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在地方任巡抚之时,经常需要进京朝见,当时宦官王振专权,对于献纳金银者,有酒食招待,谁若是送得少了,反要受到打压报复。而于谦对此不屑一顾,每次进京奏事总是空手而去。有下属劝他:“你不带金银,带点土特产也好啊。”于谦洒然一笑,抖了抖两袖,“只有清风!”于谦又作《入京》诗一首:“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些土特产本为民生民用,我怎么能像别人一样搜刮进贡,从而给百姓带来灾难呢?我只带着两袖清风入京,绝不会拿百姓的利益去交换仕途,任谁也无法说三道四。
得人者昌,失贤者亡,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明代李汰博学能文,为官清正,朝廷派他前往福建担任乡试主考官。夜深人静之时,有考生带着黄金上门行贿,请求李汰多多照顾,以后必有厚报,李汰不为所动,严词相拒,并作诗一首,次日悬于考场门口:“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要认清义与利的真谛,就会懂得如何取舍,我自比为迂腐无用的读书人,那是多少黄金也难收买的,你托词是趁着夜色无人得见,岂不知苍天有眼,神目如电吗?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甘于淡泊,毫不苟取,在离任之时,部属相约要前来相送,但等了很久也未见送行的船来,直到暮色已浓,叶存仁心生疑惑之际,终于见到部属乘着一只装着礼物的小舟而至。叶存仁这才醒悟,原来部属为了避人耳目,是故意来迟的,他当即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我们何必要辜负这月白风清的良辰美景呢?我已知你的情意,但我必须要谢绝,因为这与别人知道不知道没有关系,关键是我心有主,不可转移。写罢,叶存仁便轻舟简从,飘然而去,留给送礼者的,是水声潺潺,明月当空,一个皎洁无尘的世界。
每一首廉诗,都伴随着一个高洁的故事诞生,少了一些精心雕琢,却多了一些真情实感。或侧重于戒奢,或侧重于自爱,或侧重于为民,或侧重于敬畏,使自己的诗心与廉心相碰相融,这是在瞬间激荡中实现的人格升华,至今读来余味不尽,给人启迪,每读一次就直接触碰到一颗颗鲜活生动的诗者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