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老年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我省养老事业和产业近年来发展情况如何?
我省养老面临五挑战
今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照《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的贯彻实施,对我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及人才队伍建设、养老服务扶持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发现,我省在全面贯彻实施《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中依然存在不足,主要集中在五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市、县间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建设推进程度不一。部分市、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法规宣传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养老服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均衡,养老的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和运营水平明显弱于城区,一些农村敬老院和养老服务站村子设施老旧、适老化不足、管理粗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短板,资金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全,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化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偏少,专业化水平不足,服务大多停留在家政服务、老年助餐、文体娱乐等方面,高龄、独居、失能老人急需的托养、助浴、上门照护、康复医疗、经济救援等服务提供不足。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不高,部分已建成的市县(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较单一,未能实现政策协同和数据共享。
检查还发现,城市老旧小区人口集中、老年化程度高,但在养老设施配套、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均面临困境,养老便利化程度亟待提高。
三是养老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挑战。由于职业认可度和社会认同感低,优质养老护理员“找不到、找不来、留不住”现象突出,现有护理院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必备护理技能等问题。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受养老机构的社会认可、工资待遇和个人编制、职称等方面限制,专业人才毕业后到养老机构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检查发现,各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衔接、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有待提高,一些中小企业对给予员工护理假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缓慢,审计指出:去年省级养老服务补助资金执行进度仅为55%,老年助餐方面还存有运营管理和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五是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有待推进。检查发现,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难以享受养老服务运营补贴等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提供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床位与医疗床位转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未能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老年医学开展的老年医疗核心技术服务业未能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些问题亟待深入调查研究。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省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建议:进一步发展嵌入式养老。针对90%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满足养老不离家与社区依赖的普遍需求。在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上下功夫,打造一批集医疗、助餐、助浴、短期托养,经济救助为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以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养老服务站为依托,将专业化服务向家庭延伸,向重度残疾、失能失智、空巢独居等老年群体开展上门服务。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上门巡诊、远程诊疗等服务。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做好农村老年人兜底保障。
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组建医养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建立有序转诊、双向转介机制,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等一体化、连续性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满足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促进新时代老年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