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家,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平安家庭的建设,不仅关系着每一个“小家庭”的幸福美满,更牵动着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合肥市妇联立足家庭阵地,持续推进“平安家庭”建设,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融合形成维权、服务、调解、宣教等多维一体的服务格局,聚巾帼力量做好、做足、做活小家庭的平安大文章。
说透“情理法” 解通“千千结”
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小家和美有爱,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与其他矛盾纠纷不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往往更注重“情”,当事人积聚了长时间的怨气、怒气,不仅需要“清官”来断“家务事”,更需要宣泄情绪和心理疏导,对此,庐江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们有自己的一套秘诀。
离婚案件中,孩子的抚养教育是最大的难点。在一起离婚案件中,李女士长期遭受丈夫徐某家暴,婚姻确系破裂,已无和好可能。调解中,李女士认为丈夫对孩子也有暴力倾向,要求两个孩子由她抚养,两个孩子也愿意跟随母亲。调解员既向徐某“增压”: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即便离婚也要“依法带娃”,给予两个孩子关爱,按时支付抚养费;又给李女士“减压”:建议法院出家庭教育令,徐某若不履行义务则是违法行为。经调解员不懈努力,徐某最终放弃争夺抚养权,双方达成一致。
“我们是调解员,更是‘娘家人’。”庐江县婚调委专职调解队伍现有4人,她们都是懂法律、有专长、有热情的退休干部,自2020年成立以来,她们直面群众,围绕婚姻家庭矛盾焦点难点堵点,实行“婚调+”工作法,不断出实招真招妙招,调解各类婚姻家庭案件654起,成功率98%,在一次次握手言和中助力织密基层治理平安网。今年10月,庐江县婚调委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绘平安“底色” 增幸福“成色”
11月10日,尽管已是初冬时节,但在庐江县汤池镇最南端的三冲村,张庆明家中仍旧暖意融融。
“他们夫妻俩既勤劳又善良,平日里做生意讲信用,孩子能干懂事,家里老人照顾得更是没话说。”一说起张庆明家,村民们都津津乐道,言语间既羡慕又佩服。走进张庆明夫妻俩经营的小卖部,丈夫一边为顾客结账,一边笑意盈盈回应其他人的问询;妻子则在厨房里忙着为婆婆准备午饭,老人牙口不好,她每天都要特地准备细软的食物。
15年前,夫妻俩为了方便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便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多年来,夫妻俩不仅互敬互爱,相互扶持,还处处关心体贴老人,悉心抚育子女,如今,孩子大学毕业已应征入伍。在村里,乡亲们遇上困难,他们也总是尽全力帮助,张庆明还积极参与村里的活动,既是网格员,又是应急员和森林防火员。张庆明和家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家庭“小安”促社会“大安”,他们也成功当选合肥市“平安家庭”示范户,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幸福标杆”。
据悉,近年来,三冲村坚持从“德治、自治、法治”三个方面,深入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村庄建设。目前已有531户平安家庭,5户县级平安家庭示范户,3户市级平安家庭示范户、最美家庭2户、好婆婆好媳妇125户。2013年以来,三冲村已形成村内无刑事犯罪,信访问题不出村,矛盾问题不出组的良好风气。
做足“家”文章 夯实“和”基础
“正家而天下定。”家庭和谐是社会安定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平安和谐,社会发展才有好的基础。
作为平安创建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合肥市妇联发挥“联”优势,做足“家”文章,推动服务重心向末梢倾斜、向家庭扎根,扎实做好“平安家庭”建设,不断激活家庭“小细胞”、守护幸福家。
“和”是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合肥市妇联联合市政法委、市法院、市民政、市司法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妇联干部、执委、志愿者、司法工作人员、民警等基层工作人员,广泛深入家庭,每月一次开展婚姻家庭纠纷普遍排查。今年以来,全市妇联系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3042件,化解率80.52%,走访妇女儿童3000多人、家庭500多户;全市为2703位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为56位妇女儿童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33.6万元;为妇女群众提供家庭教育指导1150多人次、心理疏导1830多人次……一串串鲜亮的数据,串起合肥市妇联守护平安家庭的千条线。合肥市妇联维权信访部三级主任科员曹丽静告诉记者,近年来,由合肥市妇联组建的109支“娘家人”后援团队伍联动女警爱心服务队,主动上门进行关爱帮扶,查访家暴告诫书执行情况,帮助权益受侵害的妇女儿童走出心理困境,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困难帮扶等服务。
“我们作为市委市政府联系全市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将进一步做好‘家’的文章,夯实‘和’的基础,让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曹丽静表示。(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