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淝河监狱为迎接12月1日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举办了“聚力抗艾,共筑平安”红丝带开放日活动。演出中,一段京剧表演赢得了来宾的掌声,谁能想到舞台上熠熠发光的演员,是一名艾滋病罪犯。小龙(化名)因贩卖毒品在淝河监狱服刑,原本对自己和生活失望的他,却在高墙里看到了新生的未来。
逐梦路上误入歧途
小龙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小就对京剧和国画感兴趣,同龄的孩子在田野奔跑的时候,小龙经常一个人躲在稻田深处模仿着电视里的京剧唱腔。
有一次被其他孩子听到了,小龙被嘲笑“学女生唱歌”。但他的父母知道后,却表示支持。“农村条件非常有限,可父母并没有因此抹杀我的兴趣爱好,他们并不懂艺术,只知道只要我喜欢就去尽可能培养,还为我在市里找老师学习,其中的不容易可想而知。”小龙梦想的种子开始萌芽。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龙从12岁起跟着师傅随团演出,一开始新鲜劲十足。奈何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差距,随着跟团的时间越久,小龙目睹了演出越来越少的窘境。对未来的迷茫,让小龙在花花世界里逐渐被物欲迷了眼。就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些狐朋狗友,人生因此发生了改变,涉毒、艾滋这两个可怕的字眼摧毁了他的梦想。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毒后,他绝望了,开始自暴自弃,最终身陷囹圄。
关爱照亮囚子迷途
2022年5月,小龙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被送入淝河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服刑。淝河监狱是一所功能性监狱,主要承担全省监狱重症病犯的收治改造。这里是全国率先对艾滋病罪犯进行集中关押的监狱之一,2004年经批准正式启用艾滋病专管监区。
“他刚来的时候不愿意吃药,更不愿意与人交流。”艾滋病专管监区教导员钱光金介绍。监区民警在了解了小龙的经历后,决定帮他重拾梦想。“我们监区有红丝带艺术团,他曾经那么热爱京剧和国画,我们就找他谈话,帮助他重新点燃生活希望”。
监区民警多次找到小龙,鼓励他加入红丝带艺术团。“刚开始我没有当成一回事,但每一次紧锣密鼓的排练,让我逐渐找回了当初学习的动力,那种对舞台的渴望慢慢地又在我心里萌发,对未来又增添了一份希望。在警官的安排下我还创作了一些绘画作品,这让我的改造生涯变得很充实。”
医身医心树立信心
小龙的故事在高墙内并不是孤例。自2004年9月7日淝河监狱收治第一例艾滋病罪犯以来,已平安运行19年,“白衣警察”们践行“忠诚奉献、厚德精医”的淝河精神,坚持对艾滋病罪犯“零距离”接触治疗,引入新型抗病毒治疗技术,规范医疗救治流程,强化日常饮食控制,帮助艾滋病罪犯树立生活信心。
“医身”的同时,还注重“医心”。除了红丝带艺术团,监狱还组建绘画、篆刻、剪纸等兴趣小组,挖掘罪犯的艺术特长,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艾滋病罪犯的再社会化能力提升,监狱每年都组织成人自学考试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入社会帮教资源,有效扩大“防毒防艾”宣传力度,落实帮扶救助政策,不断提升教育改造规范化水平。(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刘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