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受理3起劳务纠纷,半日内均圆满解决,实现劳务纠纷调解闭环运行,高效调处。
被告贾某系山东临沂人,于2022年承包位于八公山区某处工地做钢结构工程,并雇佣蒋某等电焊工在此工地上从事电焊工作。2022年7月底,工程顺利完工,经结算,贾某尚欠蒋某工资款8730元、王某工资款76000元、刘某工资款18195元。后蒋某等人多次催要,贾某均以各种理由延迟支付,故蒋某3人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法院当即决定为农民工立案开启“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征询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结合案件纠纷性质,法院将案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送至八公山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考虑到贾某人在外地,在承办法官和调解员的联动调解下,双方当事人通过“云上”调解的方式“隔空见面”,在线“握手言和”。随即承办法官线上制作调解协议和调解书,并电子送达当事人。最终,被告贾某向原告3人支付了拖欠已久的劳务费,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民生无小事,解决农民工“薪”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后,八公山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发挥智慧法院的作用,以调解组织的健全化专业化为抓手,实践中不断对劳务纠纷进行协作化、专业化、实效化的创新探索,持续推进“法院+工会”解纷模式走深走实。(陶来 李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