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们,要是有陌生电话来询问家庭情况,一定不要回答哦!”在东至县尧渡镇西村村村民活动广场上,老年人团团围坐,该村党支部书记戴有晴正在声情并茂地普及反诈骗知识。
据悉,像这样的“板凳会”一个月就会有一次。“我们想通过拉家常、谈心的形式,向老年群体讲一些近来时常发生的诈骗案件,做好防范提醒,介绍下村里的工作,最主要是听听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戴有晴边介绍边拿起板凳坐进人群中,准备收集大伙对修缮基础设施的意见。
将“官话”变“白话”,将“文件语”变“家常嗑”,充分发挥出“小板凳”在党的政策、法制宣传、民情收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会后,再将村民的建议列成清单逐一办理,“戴和乐家门前杂草太深把路挡住了。”“何灯煌家的火桶坏了需要修理。”“祠堂广场的廊道上的坐凳需要修缮。”……村民的一言一语统统汇集在乡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心坎上。
近年来,尧渡镇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乡村举行“板凳会”、村民议事会等123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户户美”积分超市及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创建评选900户村级美丽庭院,获评镇级“美丽庭院”30户,获评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4户;科学制定“村规民约”38个;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免费义诊等活动768次,参与人数近4000人次。广开言路、文明浸染,成功激起群众“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和美乡村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在秋浦社区田园新村的红色议事厅内,一群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物业等正在商讨小区近期的治理难题。“滨河园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很多车都停放在我们小区周边,但是停放不规范,不仅浪费空间还不美观。”代表们提出问题后,便在社区党委副书记姚碧群的协调下,决定联系县城管局联系车主挪车,同时界定临时停车点并统一划线,成功实现小区停车“美”,疏通小区停车“难”。
今年,尧渡镇通过搭建五方共治的“红色物业”管理机制,以共同缔造之法,打开城区治理新局面。如今,依托“红色物业”,城区占比82.7%的老旧小区实现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全覆盖,积极开发“魅力尧渡网格通”管理平台,实现网格服务线上赋能,同时将“五邻工作法”的“说、议、办、知、评”协商机制运用到小区协调和管理上,在邻里纠纷化解、互帮互助上取得明显成效。美丽城区和谐有序,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宜居宜业城市进程正在稳步前行。
“微治理”牵动“大民生”,尧渡镇只是东至县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的缩影。一直以来,东至县在乡镇、城区积极探索,与群众共同协商最佳方案,合力推动问题解决,将一根根共商共谋的“绣花针”,穿起民需民意的“万根线”,成功把好全县基层共商共建发展的“动脉”。(王超 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