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倾心退思园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2-08 14:49:57

□刘宏江

退思园,一座隐藏在江南小镇的私家园林,是水乡古镇同里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景点。

许多年前,第一次听别人推介退思园,触动我的,是这耐人寻味的园名。这次,利用赴苏州参加一场文学活动的间隙,终于有幸与之谋面。

位于古镇东溪街的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历时两年落成。当时,任安徽凤颍六泗兵备道兼凤阳关监督的任兰生,被参劾罢官回归故里,耗银十万两,由同里当地诗书俱佳的知名画家袁龙设计,选址建造了这座隽巧精致、清雅幽谧的私家宅园。园名取“退思”二字,大约有“退而思过、退而休闲”之意。

多年以前,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一番考察后,极力推崇退思园的建筑美学价值:“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并称其“艳而不俗,淡而有味,是为上品”。从此,这座面积不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私家园林,在古典名园林立的江南之地名声鹊起。后来,退思园得以抢救性修缮与保护,也与陈教授的努力与坚持有极大关系。如今,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向公众开放,早已不再是任氏后代的私人财产了。

临水而建的菰雨生凉轩中,有一副楹联:“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据说是任兰生被罢官后,作为同僚的兵部尚书彭玉麟,在他临行前特意撰写赠予的一副对联,希望他能退思补过,居家养晦,只管种竹养鱼读书织布,过一份淡泊悠闲的退隐生活。

稳重端庄、古朴典雅的退思草堂,是整个园子的核心建筑。堂内隔屏后,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暗合了退思园的主题,亦表露出主人建园的心意。

退思园建筑布局别出心裁,采用西宅中庭东园的格局。余秋雨说,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戏曲在结构上的近似之处。西端的外宅,依次为门厅、茶厅、正厅。位于厅堂东侧畹芗楼,是内宅的主体建筑,全木制结构,以园主人任兰生的字命名,是园主人及其家眷起居之处。楼与楼之间,有别具徽派建筑风格的“走马楼”回廊贯通,大约是园主人长期习惯于安徽生活的缘故。宅与园之间,以中庭作为自然过渡,院内有旱船与花木小景作为点缀。东边整个园子,水景占去近一半,也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以荷花池水景为中心布局的山、亭、馆、廊、轩、榭、舫、桥等建筑紧贴水面,如同浮于水上一般。伫立于池沼前的贴水平台,低头可见风吹莲动,红鱼戏水。环顾四面,山石壁立,亭台映波,竹影婆娑,宛若展开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沿环水而筑的九曲回廊漫步,步移景换,仿佛置身画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纽约市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仿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一座面积3850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可见,作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退思园,在海外的声誉和影响。

据说,这位任兰生,虽任武职,掌管兵权,但也是一位为政勤勉、很有文化素养的官员。在任之时,他兴修水利、赈灾济荒、兴办教育,政绩卓著,甚得民心。据说,在他离开安徽时,当地百姓顾念旧恩,为之流涕送行。

退思园第二位主人任传薪,是任兰生的次子,早年就读于震旦学院,留学过德国。这位受过进步思想影响、喝过洋墨水的任家二少爷,也是思想开明且有情怀的人。他倡导男女平等,受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兴办女学的影响,在其母的支持下,主动把这座私家园林贡献出来,于上世纪初创办丽则女校,开创古镇女子教育的先河。退思草堂、桂花厅均被用作教室,琴房作了音乐室,坐春望月书楼变成寄宿师生的住处,园主人接待文人墨客的岁寒居成为师范班的教室。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园后加盖了一幢中西合璧式三层教育楼。学校还聘请钱基博、钱祖翼、范烟桥等多位文化名家担任教员。而当时全国也没有几套的《大英百科全书》,摆进了丽则女校图书室。女校的开办,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思想解放并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人才,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退思”一词,源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句。当初,任兰生被弹劾削职,命运由此跌落至谷底。归乡造园时,正是他一生中最灰暗、失意的一段时光吧。给园子取名时,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心境。“退思补过”,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心灵的自我安慰?我已无从知晓,也无法揣测。

退思园,小小一方园林,微缩江南胜境,纳藏四时美景,不能不感叹造园者的匠心与巧思。我游览退思园时,恰逢园中正在举办一场小型菊展。园子的角角落落,摆放着大大小小、品种各异的菊花盆景。菊花那悠然世外的风姿,那淡远幽香的气息,更为退思园增添了几分雅趣。

走出退思园,我心有感慨。当初建园,任氏做梦也未必想到,他的不经意之举,会给世人留下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而与园同生共存的“退思”二字,实在值得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因为,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不知还有几人能挣脱名缰利锁,做到明心见性,淡看风云,真正懂得人生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