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7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第四次集中采访活动开启。在为期8天的采访中,记者先后奔赴宣城、芜湖、马鞍山、滁州4市,见证新时代安徽的发展之变和高质量发展的“安徽答卷”。
新能源成主导产业之一
记者11月30日随采访组来到宣城市,在这里立刻感受到,宣城市无论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上,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宏润新能源产业园,记者看到,宏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经投产,目前已经配备了4条生产线,工人们有序赶制太阳能光伏产品。据了解,宏润新能源产业园总投资107.5亿元,项目分为两期,投资内容包括两个5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项目、10GW新能源高效电池片及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今年8月,宣城宏润新能源产业园一期投产,二期项目启动,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全面投产。
宏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麒麟介绍,该项目目前一期提供了500个左右操作工就业岗位,全面投产后提供3000个左右就业岗位,同时还引进了一批上海交大硕士、博士以及行业顶尖的人才到宣城,在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十条”的支撑下,宏润新能源的人才库不断完善和提高。
宏润新能源产业园这一超百亿元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只是宣城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缩影。今年前三季度,宣城市签约的5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全部为新能源产业项目。新能源已经成为宣城市最具成长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当前,宣城新能源产业整体产值规模仅次于合肥、滁州,位居全省第三,正在成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宣城已集聚新能源企业近百家,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材料、抽水蓄能电站、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近年来,宣城还斥资千亿元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正在成为快速崛起的国内光伏产业新高地。数据显示,2022年,宣城全市光伏产业产值同比增长高达310%。
焦甜香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兴洋村的焦甜香产业融合科技园综合加工中心,记者一下车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香味。据了解,该科技园总面积2175.22亩,突出抓好以大马士革玫瑰为代表的特色香料作物培育、种植和生产,整体项目包括香料作物种植园、特色烟叶种植园、智能研发中心、综合加工中心、恒温育苗中心、作物调制中心。
焦甜香产业融合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经实现了香料作物的自主种植、自主研发、自主调香,并围绕香料作物的预处理、粗加工以及绿色高效提取、产物全利用等,延长产业链,实现了高效的成果转化,同时也形成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由兴洋村村委会运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投资建设,总投资925万元。邱裕生作为安徽中烟派驻兴洋村的第一书记,为了接好乡村振兴的第一棒,驻村后,在保持和加强管理原有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劳务服务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邱裕生介绍,自焦甜香产业融合科技园落户以来,他们通过把香料作物的种植与兴洋村的文旅发展相融合,利用种植基地发展赏花旅游,将文旅景观融合到一起,把兴洋村打造成一个新时代非常具有皖南风味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广德市打造长三角绿色康养基地
12月1日,记者在广德市了解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后,该市致力打造生态绿色康养基地。据介绍,广德市近年来紧扣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打造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广德先行区,为沪苏浙皖共建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作出有益探索。
在皖东南与苏浙交界处的甘溪村,有着一个以乡村为载体的会客厅,该会客厅位于广德市东南、国家级风景区“卢湖竹海水利风景区”区域内,竹乡画廊风景道核心段穿村而过。今年以来,围绕长三角(安徽·广德)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甘溪村所在乡卢村乡组织规划设计单位、相关部门等围绕现有基础、公共配套、生态环境、人文特色等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对甘溪村汤家边闲置房屋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利用村集体流转的25间闲置房屋中的6间建设了甘溪村乡村会客厅,已于11月上旬完工运营,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今年8月起,以甘溪村为主,卢村乡境内进行了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目前正在对汤家边中心村进行环境整治微改造、精提升,已完成绿化提升2200平方,清理整治3000平方,河道清理800米,完成游步道建设66米,自来水管改造400米,拆除无功能建筑1座。同时,配合交通局完成甘溪大舞台周边生态塑木改造360平方,村庄内部道路沥青路面摊铺400米;配合教体局完成汤家边篮球场、羽毛球场塑胶铺设;配合水务局完成吊桥安装12米、河边护栏安装517米。完成沿线路灯安装17盏。
据介绍,甘溪村先后荣获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宣城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宣城市十大康养试点村、宣城市十佳美丽乡村、宣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德市文明村等称号。2022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记者 张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