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马鞍山:构建新时代“一站式”解纷体系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2-14 15:08:54

3fe801f2-8dbf-4487-a2c0-6c1f691312b5.jpg

▲马鞍山市司法局副局长李显峰现场调研老夏个人调解室,并给予高度评价。

为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马鞍山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为着力点,以“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着力构建“1”个解纷体系、“3”大服务职能、“1”套联动机制、“4”级调处平台的“1314”工作格局,努力打造马鞍山特色“一站式”解纷新模式。

该市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司法行政主抓、职能部门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纵向四级贯通、横向联动协作的多元解纷体系,明确组织架构、职能定位和运行模式,强化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工作经费等保障措施,高位整体推进市县乡村“一站式”解纷平台规范化、实体化建设,着力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建强“前哨站”,织密基层调解网络。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乡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则是这道防线的“前哨”。目前,全市共建立规范化调委会605个,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全覆盖的工作网络。选聘专兼职调解员3147人,其中配备专职调解员639人。2023年上半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727件。同时,在县级层面,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出现的难点、热点矛盾纠纷,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47个,涵盖商会、交通事故、医疗、物业、妇女权益、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优化“大平台”,打造一站式解纷中心。该市整合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打造“一站式”社会矛盾调处服务平台。目前,已建立县级解纷中心9个,乡镇(街道)中心48个,村(社区)522个,实现了全市各行政区域的全覆盖。各级解纷中心实施“信访门诊”制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55家单位按照“进驻式”“派驻式”等方式入驻调处中心综合办公。同时,推动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两所联动”,搭建警民联调平台,从“五老”人员、村(居)法律顾问和乡村“法律明白人”中选聘专职调解员87人常驻调解。今年上半年,全市警民联调案件9300余件。

健全“组织链”,畅通多元调解机制。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以及“一站式”解纷体系。修订完善相关制度30项,为“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保驾护航。同时依托司法行政部门的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每月分析研判、总结通报矛盾纠纷化解形势。建立信息交换制度,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人社局等部门协调调解数据交换的情况。

培育“新品牌”,搭建“百姓评理说事点”。在人群聚集多、矛盾易发场所,先后设立了含山“八姓商事”、和县“民生茶馆”“小巷调解 ”、当涂“帮帮帮”“响当当”、花山金端社区“红色楼栋长”、雨山区“风调雨顺”、博望区“老支书评评理”等精品“百姓评理说事点”189处,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力量,解决矛盾于基层。博望区成立了“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毗邻合作,联手化解省际邻里纠纷。市律师协会和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组建市律师调委会,从全市17家律师事务所挑选35名执业律师担任调解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创新调解工作法,化解矛盾有奇招。调解员主动担当作为,成立了“杨帆”金牌调解工作室、“洪学文”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一池春水”调解工作室、“圆桌汇”尚法工作室等一批个人工作室品牌,探索出“八诊调解法”“四巧工作法”“五步商事法”“红色楼栋长”等巧解邻里纠纷工作法,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下一步,该市司法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一站式”解纷体系会商制度,定期会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事宜,督促落实“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最终形成党政领导、政法委主导、司法行政机关主抓、职能部门参与、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多元化解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