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赵军婷)记者12月22日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合肥市入选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推进五大类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着力构建分类施策、城湖共治、创新驱动、产业支撑的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新模式。
科学编制方案,印发《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废物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四张清单”。市县协同发力,构建“1+13”推进体系。建立推进机制,依托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无废城市”建设专班,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21个成员单位参加,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调度会,建立计划总结、考核评估等6项制度。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挥科创最大优势,推动绿色转型升级,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创建2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1个绿色园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23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建设84个减量示范区,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培育千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39家,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镇级网点89个、村级网点868个,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助力打造巢湖“最好名片”,建立巢湖蓝藻防控三级网格化体系,构建以蓝藻深井处理装置和藻水分离站为重点、蓝藻磁捕船为配套的应急处置设施。开展巢湖底泥检测和南淝河口清淤,探索藻泥与农业固废协同资源化利用。促进战新行业固废资源循环利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减废增效,
建立市场体系,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1590亿元,组织“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政银企对接,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助力固废利用处置行业做大做强。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开放应用场景,征集先进适用技术。严密监管体系,实行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危险废物经营情况在线填报,完成危险废物申报登记3916家,引入第三方提升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宣传体系,制定《合肥市“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方案》,到2025年创建“无废细胞”300个以上。发布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Logo,制作科普视频在地铁投放,在全市推送14种“无废细胞”海报,大力宣传“无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