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赵军婷)12月24日,记者从安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安庆市持续加大长江(安庆段)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安庆市统筹重点攻坚和系统治理,着力推动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双提升”。在全省率先实施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项目,今年以来安庆全市共改造污水管网182公里,新建污水管网47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5万吨。建成城区沿江两湖三河坡岸缓冲带与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城区10条黑臭水体全部纳入常态化管理。安庆市污水治理呈现“三升两降一消除”,即管网畅通率升至94%、污水处理率升至96%以上、进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综合提高了38%;污水管网冒点和直排口降幅超88%;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实现由“净”到“清”的转变。同时,着力提升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率、转运率和无害化处置率,全域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建成皖能中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项目,安庆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总能力达到2450吨,提前半年实现全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100%焚烧目标。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安庆市实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全市共新建农村户厕3.2万户,2022年度8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部完工。全面推进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完成79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5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和2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安庆市统筹污染防治和产业升级,坚持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动石化、纺织等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滚动实施100个亿元以上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安庆全市火电行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长江干流安庆段岸线1公里范围内安全环保不达标化工企业全部退出或搬迁入园,安庆市1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替代,全部实行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此外,安庆市持续改善能源开发模式,发挥煤电调峰和兜底功能,重点推动安庆电厂三期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接近火电总装机规模,加快桐城、岳西和太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基本形成以煤电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良性局面。
安庆市统筹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将好山好水保护好,将生态价值利用好。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市形成“8+12+6”自然保护地体系,即8个自然保护区、12个自然公园、6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24.6公顷。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度打造长江江豚“生态名片”,长江(安庆段)已经成为江豚种群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以项目化思维推深做实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累计申报5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2亿元。
因地制宜推动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转化,安庆市蓝莓种植面积为长三角地区最大规模;“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全省最多;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9.29%,湿地面积全省第1,安庆市累计创成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60个,为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出了“安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