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大别山里写风华
——记金寨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陶丛彬
来源: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阅读量:10000 2023-12-27 18:26:55

沉稳、干练、严谨,一言一行都让人产生一种天然的信服……第一次见陶丛彬时,尽管距离退休只有几个月时间了,但他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家人都希望他可以轻松一点,多为病情着想,但他始终放心不下手头的案件和单位里年轻人们期待的求知眼神,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工作才不至于心里空落落的,也能把年轻人再带一程。

在领导眼中,他是业务精湛的办案能手,在同事眼里,他是毫无保留分享经验的“老师”,在案件当事人眼中,他则是刚正不阿又心细如发的正义代表……提起金寨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陶丛彬,与之有交集的人几乎个个都要竖起大拇指,这位坚守在政法岗位近30年的“老兵”,如今拖着病躯,依旧坚守在办案一线,以实际行动在大别山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风华。

陶丛彬所获部分荣誉


近年来,陶丛彬先后荣获“六安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六安市“十大优秀政法干警”、六安市“十大法治人物”、中政委2021年度“平安之星”等荣誉称号,被安徽省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

“要在‘敢监督善监督’中擦亮检察底色”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

“无论是做法官还是检察官,只要没有私心杂念,拿出全部的水准去办案就可以了。”2014年,陶丛彬从法院调至检察院工作,面对身份的转换,他迅速适应,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在陶丛彬看来,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仅要有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更要有“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正气和担当。

“如果是生病的人,无论是气色、还是步态,都不该像他这样,这里面估计有问题。”2015年,陶丛彬带队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集中点验及教育,在点验过程中,他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姜某的档案中记载其为癌症患者,并因此获准保外就医,躲过了牢狱之灾,然而,姜某无论是体质、气色,还是步伐、精神状态等状况都与档案记载不太吻合。经调查核实,确定姜某的病历均系伪造,2017年,姜某被依法撤销保外就医,重新审判治罪,合并执行刑罚,法律的正义也得以彰显。

公诉席上的陶丛彬(右一)


“我自己生病那么多年了,病人该是什么样的,我很清楚。”如今谈起该案件,陶丛彬依旧云淡风轻,甚至还能对自己的病情开几句玩笑。在那之前,陶丛彬已经患有肾部疾病,一直带病坚持在岗位上。

2017年,在办理一起案件时,陶丛彬晕倒在现场,被送去医院急救,也是这一次,他被确诊为尿毒症。

“病魔只会吓到软弱的人。”“我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掌控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从那以后,陶丛彬成为了医院的常客,但他的心里依旧始终放不下工作,也放不下院里的年轻同事们。

2022年,陶丛彬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住了两个星期,好不容易从鬼门关走回来,没休养几天,他又一心扑进了工作中。

工作中的陶丛彬


检察机关手持监督“利器”,更要善用监督智慧。当年底,金寨县公安局提请金寨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一起涉恶犯罪集团案件,经初步梳理,该案件有近40名犯罪嫌疑人,100多起犯罪事实,且该案涉及组织卖淫、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强制猥亵、侮辱罪、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等多个罪名。由于案情复杂,陶丛彬亲自带队,提前介入,引导公安侦查,指导办案人员需重点审查该犯罪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程某某在犯罪集团中的作用,通过对案件的取证重点的引导,侦查人员逐步查清各团伙成员的犯罪分工及犯罪事实,实现了精准、高效打击犯罪。

“几十本卷宗、60余万字的审查报告……当时陶检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但他还是坚持亲自上阵,对案件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总能在关键处提供一针见血的指导。”案件的成功办理给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彭丝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检察官就是要做好社会公共利益的‘守夜人’”

水清山秀、满目青翠……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是鄂、豫、皖三省结合部,也是安徽最大的山区县,这里群山起伏、河流纵横、风景秀丽、生活惬意而悠然,仿若人间天堂。

然而,2015年,陶丛彬的案头却收到一份印满百余名村民红手印的申诉书,反映梅山镇某矿业公司非法排污,造成千余户村民不敢吃水、灌溉。

彼时,正处在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时期,安徽作为首批试点省市,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案件办不办、如何办、怎么办到最好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看着村民们鲜红的手印,想到大家期待的眼神,陶丛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案子办好。

“不管怎样,检察机关就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守夜人’,我们必须通过扎实规范的办案,做好公共利益的代表。”陶丛彬的一番话也为本还有点怵的年轻同事们鼓足了劲儿。

工作中的陶丛彬(左一)


针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陶丛彬立即组织人员到矿山勘查现场固定证据,同时到县安监局、国土局、环保局调取证据材料,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决定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但由于案件涉及的部门多,专业性强,办理难度不小。

“我们自己也会担心,作为检察机关,就好像是‘外行’监督‘内行’,能不能把问题指到点上,陶检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功课做足,要把事实弄准,法律适用要站得住脚。”如今回忆起该案件,第二检察部主任储士喜仍旧记忆深刻。

经过细致缜密地调查,检察机关确定该矿业公司长期存在直接对外排放未经处理的矿业废水以及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和山地等情形。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先后向金寨县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他们依法履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两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开展调查,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该份检察建议还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催生了全县矿业大督查、大整顿。

这次实践,也为全省检察公益诉讼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生动样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行政公益诉讼十大案件之一。

陶丛彬(左一)走访群众


一步步“走河”发现污染问题,守护长江碧水;深入田间地头关注一枝黄花治理,守护耕地红线;推动林检联动,为县域内富集的林业资源撑起“保护伞”;走访药店排查线索,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如今,陶丛彬“做好公共利益守夜人”的这份情怀和担当也在年轻检察官之中生根、发芽。据统计,金寨县检察院公益诉讼业务考评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

“办案关键要把良心摆正、拿出全部的能力水平”

“无论干什么,只要把自己的良心摆正了,然后拿出全部的能力水平,就可以了。”在彭丝雨的笔记本上,一直记着这样一句话。

2013年,彭丝雨刚参加工作,面对工作时常感觉压力很大,作为分管领导,陶丛彬既指导她办案时要高标准,要拿得住案子,也要经得住检验,同时也提醒她,要坚守底线,严守工作纪律,不办人情案、金钱案。

陶丛彬正在与同事进行业务交流


“办理案件要讲究方式方法,必须要务实,不能浮在表面,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彭丝雨告诉记者,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陶丛彬告诉她,坚决不能“以捕促赔”“一捕了之”,而是分别找双方当事人沟通,既按照法律规定一笔笔帮被害人家属算清大概金额,同时跟嫌疑人家属沟通说明,促使其主动赔偿,表达诚意,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也让彭丝雨对办案的方法和担当有了更深的体会。

“陶检就是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虽然不是一个单位的,但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在金寨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汪先杰的印象里,陶丛彬业务能力全面扎实,对年轻人请教的问题总是充满耐心、有问必答,对疑难复杂案件的提前介入和跟踪指导总是精准全面、一针见血。

陶丛彬正在参与一起案件调解


无论是专业业务上的指导、还是日常办案中的经验传递和鼓励支持,陶丛彬坚信,对年轻人,一定要扶上马、再送一程。

“从陶检到检察院工作起,我就与他共事,他就是一个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人。”在第三检察部主任闵涛眼中,陶丛彬最大的特点就是敬业,遇到疑难案件,都会上一线、带头干,手把手地教大家。

2014年起,闵涛被选派至南溪镇石寨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作为分管领导,陶丛彬和闵涛一起一户户走访,摸清贫困症结,带着“干货”下乡,为老百姓的脱贫实实在在出力。在闵涛眼里,陶丛彬的心里装着群众、装着后辈,唯独没有装着自己。

当时间的指针划过岁月的年轮,陶丛彬也在一个个案件中篆刻下了属于自己的检察记忆。

如今,临近退休的陶丛彬本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他依旧坚持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上,每周抽三天时间透析,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陶丛彬每周要透析三次,图为他和医生沟通病情


“为什么要这么累?”面对记者的提问,陶丛彬先是给出了两个理由:只要回到工作岗位上,我就好像忘记病痛,满血复活一样;另外,我也想抓紧时间,多教这些年轻人一些东西,早点把他们都带上路子。思虑良久,他又加了一句,我还想给儿子做个好榜样。

言语朴实,却情意深长。

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陶丛彬的儿子陶燃如今也加入了政法队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爸爸从小就告诉我,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些我都记在心里。现在,我和妈妈既担心他的身体,但也知道,这是他热爱的事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支持他。”

仲冬候始寒。采访结束后,夜幕越来越深,陶丛彬又把案头的材料整理一遍准备动身回家,细密的汗珠已经布满了他的额头和两颊。而此时,正是妻子邓正茹心里最焦灼的时刻,既要准备好饭菜,又要时刻关注丈夫是否安全到家,时间每推迟一分钟,心里的焦急就又多了一分,而门锁响动的声音,就是她和丈夫之间最独特的也最甜蜜的平安信号。(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