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开料、冲孔、折弯、焊接、抛光......宽敞明亮的车间内,身穿工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操作台前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耳旁是机器的响声以及搬料时落下的咣当声。12月26日,记者在当涂县法院工作人员陪同下,走进位于当涂经开区的安徽环铝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铝业)生产车间,不禁被眼前忙碌的景象所感染。
图为环宇铝业忙碌的生产车间
“今年以来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全年工业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眼下,公司正扩建厂房,增加自动化生产线以满足新增的订单需求。”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家生机勃勃的公司,数年之前,深陷债务危机,几度面临破产清算。“幸好当涂法院没有一封到底,采用“活封”代替“死封”的灵活执行策略,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才让公司起死回生”。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回想当初,环宇铝业财务经理秦传丹至今历历在目。
环宇铝业系当涂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民营企业,是一家具有现代化铝型材生产技术的新型企业,曾被授予“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2015年,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铝业行业整体面临巨大危机,环宇公司没能挺过这场“寒冬”,投资在建厂房停工、生产陷入停滞、大批债务接连到期。拒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7年,环宇公司仅在当涂法院作为被执行人应履行标的额就高达约3000万元,多位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假如按照‘老办法’来操作,法院就要对涉案企业资产采取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但当时环宇铝业的厂房、设备还有原材料,一旦拍卖,这个企业就彻底完了。”作为案件的经办人,当涂法院执行法官水从忠告诉记者,当时环宇铝业经营状况非常糟糕,公司一个月生产10天,停工20天,即使将厂房、设备、原材料全部拍卖,也不足以抵消全部债务,还会让整个事件彻底陷入死局。因此,法院执行局经过反复研讨,采用“活封”代替“死封”的灵活执行策略,“放水养鱼”。为此,当涂法院多次召集全体债权人,征询各债权人的想法和意见。起初几乎无人同意“放水养鱼”的执行策略,部分债权人甚至强烈要求对环宇公司资产进行拍卖、变卖以及时兑现自己的权益。经过多次反复沟通协调,逐一击破,最终债权人接受“放长线钓大鱼”。
环宇公司抢抓法院为其赢得的“时间”,利用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设法盘活资产、恢复生产、加强管理,终于扭亏为盈。截至2022年,公司年产能突破20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上交税金352万元。就业人数超200人。拥有9条全自动挤压生产线,1条立式喷涂生产线,1条双排阳极氧化生产线,1条注胶生产线,1条穿条生产线,从熔铸铝棒、到挤压成型、表面处理、模具制造,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电器、能源绿化、机械制造、光伏制造、电热传输、文体卫生、新能源等领域。拥有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七年之间,环宇铝业不仅还清了在当涂法院应履行标的所有债务,企业彻底走出困境,取得良好发展,成为当地龙头企业。
“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主要得益于当涂人民法院。执行温度换来企业出路,让企业起死回生”,环宇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执行工作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如若僵硬地采取一刀切的执行措施,那像环宇公司这样的企业就难以‘涅槃重生’,我们要切实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探索、创新执行工作思路,为涉执企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当涂县法院执行局局长说。
“涸泽而渔 不如放水养鱼” 。 近年来,当涂县法院致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的前提下,因案施策,适时采取灵活执行方式,对暂时经营困难但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秉持“保障生产、善意执行”原则,采用经营性资产“活封活扣”措施,保住企业赖以生存的生产设备及经营场所,尽最大可能维持企业的“造血”功能,提高其清偿能力,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辖区的营商环境。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入开展“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打好破产审判提速、商事审判提质、执行护企增效、党建联盟扩效等组合拳,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展现更多作为。(刘丹凤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