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我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
来源: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赵军婷 阅读量:10000 2024-01-05 11:58:57

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赵军婷)记者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为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做好数据支撑,让“天更蓝、水更清”,近年来我省坚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以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介绍,我省坚持“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不断深化监测改革,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保障力度,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网络建设、数据质量和支撑服务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加强谋划部署,构建高效体系。印发实施《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工作实施方案》,搭建监测工作的“四梁八柱”,配套完成省级以上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明确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监测事权责任,探索驻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支撑驻地生态环境管理新机制,建立了“谁考核,谁监测”全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监测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夯实监测基础。印发实施《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对接国家规划要求,提出“完善一张网络、提升两项能力、强化三类监测、健全四大体系”的总体目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调度实施情况,查摆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推进举措;每年制定实施年度监测工作要点和方案,“粗细”结合,有效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完善监测网络,强化精细支撑。拓展覆盖城市、城镇、乡村、工业园区四位一体的监测广度和深度,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及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农村、辐射等各类要素的监测网络。开展安徽大别山(森林)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深化水生态监测试点,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三水”统筹治理、新污染物治理等任务的精细化支撑作用。

深化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坚持“保真”“打假”双向发力,在全国较早完成国控城市空气站、地表水监测站(点)电子围栏智慧监管全覆盖;完善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程序,建立环境信用评价机制,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环境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坚决守住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

统筹监测力量,保障监管需求。组建省级监测专家团队,推动专家资源省市共享,开展大比武、机构能力验证等,突出监测系统全员、常态化大练兵,多途径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有力有效支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图片